2018貨幣市場預測!Fed新主席破40年慣例 3大變數牽動美元走勢

▲▼鈔票,金融,理財,匯率,基金,國際貨幣,美金,SDR,IMF(圖/記者張一中攝)

▲各國貨幣示意圖。(圖/記者張一中攝)

撰文/吳嘉隆

今年第1季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了6%,使得出口業與人壽業出現龐大的匯損。現在2017年已近尾聲,展望2018年,我們關心的是,美元走勢要怎麼看?或者換個角度,新台幣還會繼續升值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要解讀美元走勢,我們必須注意到,驅動美元匯率變化的重要因素有3個。第一,美國貨幣政策動向;第二,川普財政刺激方案在國會的進展;第三,歐元走勢對美元的間接影響。

法學背景聯準會主席增添不確定性

在美國貨幣政策方面,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任期到明年2月3日,川普在11月2日決定提名現任聯準會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出任下一任主席。那麼,鮑威爾真的會延續葉倫的貨幣政策思考嗎?此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有待市場去驗證。

首先,鮑威爾在普林斯頓大學讀的是政治系,而在喬治城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換言之,他是40年來第一個沒有經濟學背景的聯準會主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禁令人回顧,上一次由法學背景的人來擔任聯準會主席是發生在卡特時代的米勒,任期從1978年3月8日到1979年8月6日。一般普遍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聯準會主席,在面臨石油危機時代的高通膨與高失業的兩難時:到底是要以貨幣緊縮來優先處理通膨?還是要以貨幣寬鬆來優先解決失業?他選擇了後者,抗拒升息。但是情勢演變成通膨惡化了,而就業卻也沒有因此改善,出現了所謂的「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

美國聯準會主席是有任期保障的,最後卡特想出了一招,調動米勒去擔任財政部長,重新任命伏爾克接任聯準會主席。然而,這個人事調整來得太遲了:卡特付出了重大代價,在1980年爭取連任時,被共和黨雷根以經濟倡議所擊敗。換句話說,川普提名鮑威爾也可能要承擔風險的。

過去伏爾克將焦點對準通膨,硬是把聯邦資金利率升到20%,終於把通膨壓了下來,即使會造成1981年經濟衰退也在所不惜。在通膨的預期心理降下來之後,美國經濟終於迎向復甦。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在總體經濟發生新狀況時,聯準會主席必須有能力做出正確判斷,並在眾多理事與經濟幕僚不同意見當中果決定奪。

聯準會新主上任之際,市場易震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鮑威爾曾經在凱雷集團當了8年的合夥人,曾在華爾街工作,這是他相較葉倫勝出之處。可是這並不等同他有總體經濟學的扎實訓練,他在面對貨幣政策所處之總體經濟形勢,足以做出正確判斷,這或許將是他不如葉倫的地方。

有美國媒體報導,鮑威爾應該可以延續葉倫的政策路線,因為從他的投票紀錄中發現,都跟葉倫保持一致。但問題在於,當有葉倫這個判斷依循時,鮑威爾可以跟著舉手就好,將來沒有了葉倫,鮑威爾必須靠自己。那麼他的政策思考會是如何呢?在這一方面,市場自然會去檢視鮑威爾過去的發言紀錄,而這仍是不夠真槍實彈的。

華爾街或金融市場往往有一個不成文慣例,每當聯準會新主席上任後,或是對未來政策走向有疑慮時,市場容易出現重大震盪,好像是在考驗新任主席是否具備穩定市場的能耐。

伏爾克做了兩任8年,雷根在1987年8月11日提名葛林斯潘來接任。2個月後的10月19日,美國股市出現了所謂的「黑色星期一」,市場出現恐慌性殺盤,道瓊工業指數在當天從2,246點重摔至1,738點,跌掉508點,單日跌幅達到22%。葛林斯潘採取兩大措施:一是無限量對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穩住市場信心;二是提供一系列多層次救市或救機構等安排(例如主動聯繫各大銀行,勸說對有流動性困難的券商與機構提供信用貸款),目的是要阻止股災擴散到信用市場。後來證明,針對這次避險目的所引發的程式交易惹的禍,這些反應與處理是正確的。葛林斯潘於是一戰成名,等於是通過了華爾街對他的測試,後來一路做了18年半的主席,在2006年2月1日才由柏南克來接任。

我合理估計,新上任的鮑威爾將來也會有他的市場震盪要面對。市場透過這樣的測試來對新主席產生信任,而有了這樣的信任,未來的貨幣政策才能順利運作。

鮑威爾貨幣政策要面對的3個問題

在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上,鮑威爾馬上要面對3個問題:第一,明年要升息幾次?到目前為止,聯準會提出的利率點陣圖是暗示可能會升息3次,然而摩根大通認為會升4次,而巴克萊則認為是2次。所以,市場現在還需要建立共識,這有賴將來鮑威爾在利率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如何回應財經記者的尖銳提問,以說明他的政策思路。目前在升息上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今年以來通膨一直在走低,由2.0%降到1.3%,聯準會卻還是要照常升息。葉倫的解釋是,造成通膨放緩的因素是暫時性的。但是,這個暫時也有10個月了,情況似乎不對勁。

第二,縮表的衝擊在明年第3季起會開始表面化,債券市場肯定會有賣壓,債券泡沫有可能會破掉,那麼鮑威爾會不會延後縮表呢?

第三,鮑威爾對金融監理的態度比葉倫還寬鬆些,那麼他會鬆到什麼程度呢?這個問題涉及到貨幣政策的核心問題,就是要如何追求金融穩定。其實,聯準會沒有表態的是,貨幣政策正常化所要預防的,並不是實體經濟過熱,而是金融市場過熱,所以政策也就不是真正取決於經濟數據,而是要看金融市場有沒有泡沫。

葉倫的立場是要用金融監理來把守第一關,要避免信用過度擴張,也就是要避免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當川普執意要做金融鬆綁時,學院派出身的主席葉倫與前副主席費雪都很不安,擔心這樣下去資產泡沫會失控。於是,葉倫決定在通膨持續放緩的背景下照樣要升息與縮表,其實是希望將來真正開始鬆綁時,資金不要這麼寬鬆,讓金融機構不至於又衝過頭,以期能抵銷川普推動金融鬆綁之影響。如此一來,鮑威爾可能不會依葉倫的升息與縮表進度照表操課了。

綜合來看,鮑威爾主持聯準會估計會更配合川普的金融監理鬆綁。對美元來說,這將有點偏向利空,以致美元匯率反彈走勢不至於太強。

歐洲仍存政治不確定性,將牽動歐元走勢

第二,是減稅政策。我的看法是,減稅方案還是會拍板,因為共和黨國會政策理念本就是要減稅,問題在於,最後會通過什麼樣的版本,會不會是縮水版?如果是後者,那麼美元將會走跌,市場恐會有失望性賣壓。其次,端看川普發言與人事安排,以及「通俄門」調查,往往會帶來許多政治不確定性,這也會讓美元承壓。

第三,是歐元走勢。自今年8月以來,美元指數一直在91與94之間盤整,在10月26日正式突破94這個壓力。因為歐洲央行原本被市場預期QE會退場,雖然每月購債規模由600億歐元減半為300億歐元,但是QE卻是被延長到明年9月,而且必要時可以再延長。這意味著歐央升息也將可能被無限期延後。

於是,歐元匯率在「鴿式減碼」操作下反而重跌,使得美元出現被動升值。這也說明為什麼11月上旬美元指數突破了94之後,沒有能真正站穩95的原因,美元轉強並非自發性。另一方面,從西班牙到義大利,歐洲仍充斥政治不確定性,再加上歐元今年升值可能會對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不利,估計未來歐元會繼續走軟,反倒讓美元還有被動升值空間。

目前市場預期美國將在12月再升息一次,川普減稅政策至少會通過一個縮水版,在在都讓美元走勢有支撐,只是升值幅度有限,明年預計會在94至97之間盤整,那麼可預期新台幣也會因此小幅回貶而已。(本文作者為AI ACapital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台灣銀行家12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