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渡邊太太瘋炒比特幣 日本2機制首推數位貨幣合法化

▲▼比特幣。(圖/路透社)

▲比特幣示意圖。(圖/路透社)

文/台灣銀行家

日本目前是世界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相對其他國家逐漸強化對數位貨幣的管制,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數位貨幣合法化,不僅相關法規和配套得以進行,看好數位貨幣趨勢的投資人與商家也增添更多信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法規上路 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

回首2017年4月,日本正式通過《資金結算法》,正式承認數位貨幣合法,不但許可用數位貨幣結帳,民眾兌換數位貨幣,還能享有免除消費稅8%的優惠,更引進數位貨幣與日圓等法定貨幣買賣的交易所登記制度,截至同年12月,共有15家數位貨幣交易所成功獲得金融局核發執照;自此之後,日本便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最大比特
幣交易市場。

為防止洗錢,日本官方還修正《犯罪收益移轉防止法》,更在《資金結算法》中增加相關條文。由於比特幣過去幾乎是每逢修正回檔就再創歷史新高,其劇烈波動將帶來龐大的套利空間。因有政府的介入和體制建立,一度對數位貨幣觀望的日本散戶產生濃烈的興趣,競相投入數位貨幣的投資;另外,據日本央行官員表示,一些對沖基金也透過以日圓交易比特幣避險,賺取日圓和美元計價的價差。

直到去年12月,日本比特幣曾創下1單位比特幣兌換¥2,200,000的新高價,當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示警,表示「現在的比特幣不是投資,而是投機」後,比特幣竟大跌近4成,日本金融廳也繃緊神經,認為暴漲暴跌導致網路繁忙、手續費大增的情況,將導致資金風險升溫,因此也呼籲投資人謹記可能會血本無歸。為此金融廳積極組織專責團隊,隨時緊盯監控數位貨幣交易情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渡邊太太」趨之若鶩 日本金融廳繃緊神經

儘管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一再被唱衰有泡沫危機,然而隨著更多滿手現金的散戶、企業和機構投資人加入,不少原本在股市、外匯保證金交易(FX)的熱錢轉移至比特幣,其中不乏炒作外匯聞名的「渡邊太太」主婦,在充滿高風險的虛擬資本市場中競逐投機泡沫。數字會說話,2017年1月時,日本比特幣價格約¥110,000前後,不到1年時間內就漲了20倍。

由於比特幣價格波動相當大,吸引日本散戶,根據Crypto Compare統計顯示,2017年以日圓計價的比特幣交易,占整體交易量約4至5成比重,野村證券的報告也指出,比特幣的大漲,預估將使日本消費支出增加數百億日圓,未實現利益預估為¥3,099億,將刺激2018年第一季GDP增長。

然而,有不少日本學者擔憂,回顧過去兩次讓散戶賺得盆滿缽滿的大行情,一次是1970年代的金價暴漲、另一次是1980年的日股大漲,最後都是以暴跌收場,因此日本政府雖推動讓數位貨幣的定位從「商品」,轉為「具貨幣功能的財產價值」,但也規範交易所,必須遵守日本法律,讓投資人得以有更多管道去正確地認識數位貨幣。要申請一張數位貨幣交易所合法執照,必須配合的相關規範,包括必須有正確認識客戶協議(KYC),最低資本金¥10,000,000和淨資產淨值平衡等門檻。另外,也要提交相關業務的年度報告予政府查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比特幣價值水漲船高,日本交易所的業績也迅猛竄升,以最大交易所bitFlyer為例,2017年比特幣交易量占全球的25%,數位貨幣交易額超過約¥27,183億,是全世界交易所首位,也是目前唯一同時進軍美國、歐洲和日本,且直屬於金管會監管的比特幣交易平台,30歲以下年輕用戶占比達6成。

數位貨幣去中心化 帶來威脅與良機

數位貨幣具備去中心化特性,因此儘管日本金融廳一再強調,數位貨幣不等同於法定貨幣,而是只限於在網路上交換的數位資料,但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隨著比特幣的火紅飆漲,既是威脅,也是機會。

去年9月,日本則由瑞穗金融集團為代表,帶領包括日本郵政銀行等70位銀行同業,研擬發行名為「J Coin」的新型數位貨幣,預計在2020年正式推出,和其他市面上流通的數位貨幣不同的是,J Coin設計為和日圓掛勾,因此幣值不會有太大波動,不致引發炒幣潮;另外,使用者客戶可從個人戶口轉帳到J Coin的數位帳戶,再到線下實體通路以行動支付模式結帳,站在銀行立場,可結合異業,隨時隨地把用戶的資料和生活習慣「留」在身邊。

據瞭解,J Coin的轉帳手續費將會更低廉,而銀行聯盟所收集的用戶大數據也會去線索化後匿名共享給其他參與平台的銀行同業,例如黑名單的共享,可節省許多人力和時間成本。

另外,也有銀行瞄準投資人保護商機,擬推出相關信託業務。例如三菱日聯信託銀行規劃留存投資人與交易所的每筆交易記錄,採取實名制,以保障當交易所破產時,可根據銀行紀錄確保投資人持有的數位貨幣,據指出擬在今年4月推出。

除了投資增值,數位貨幣還有支付結算的功能。在日本,不少商家開放用支付寶付款,像是樂桃航空和大型家電量販店BIC CAMERA等皆有;另外也有個別廠商提出賣新成屋、發員工薪水,都用比特幣支付的創新構想。

只是,日本央行已明確表態,數位貨幣無法淘汰實物現金,暫時不考慮發行中央法定的數位貨幣。日本央行金融科技中心負責人河合祐子指出,日本消費者現在仍以現金為王,「在這個無現金生活仍沒太大進展的國家,我們真的需要嗎?」

對比先前黑田東彥重申,雖然日本央行沒有相關計劃,但深化對貨幣的認識是重要的,由於數位貨幣交易具有高度投機性,往往溢價交易,因此日本的監管態度是在不阻礙創新的情況下保持彈性關注,但當金融風險升高,不排除和金融機構聯手維護穩定。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指出,日本流通的實體貨幣金額占該國經濟20%,是國際主要國家中比例最高,而日本紙鈔和硬幣流通量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反映日本人仍偏好使用現金。

只不過,隨著數位貨幣愈來愈受關注,所衍生的資安課題也成為新的挑戰。1月26日的凌晨,日本第二大數位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到駭客入侵,竊走了約¥574億(約新台幣155億)的新經幣(NEM),共有260,000名客戶受到波及,刷新了史上最大數位貨幣失竊案紀錄,也在全世界的數位貨幣投資圈中掀起不小波瀾。事實上,日本大型交易所遭駭並不是頭一遭。

2014年,總部位於東京、曾是全世界最大交易所的Mt. Gox也同樣遭駭,損失850,000枚比特幣,換算約¥522億。當時Mt. Gox直接宣告倒閉並申請破產保護,有不少受害用戶因此提出集體訴訟。

Coincheck遭駭消息傳出後,新經幣跌幅達11%,其他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也有3至6%不等跌幅,雖然公司宣稱將負起9成賠償責任,然而華爾街分析師直言,未來還會再發生類似案件。

史上最大駭客竊案 資安疑慮再度升溫

對此,Coincheck社長大塚雄介表示,虛擬貨幣背後的區塊鏈(Blockchain)能讓交易者互相監督交易,也能藉此找到遭竊的新經幣保管網址,只是無法確認該地址屬於誰。

至於官方的態度,日本金融廳除對Coincheck進行行政處分,勒令進行業務改善,也通知近30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發出警告,要求強化交易安全;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雖然在推動創新和保護用戶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但政府會竭盡所能作出適當決策。只是,在各國設法規範加密貨幣交易產業之際,日本交易所遭竊事件,預料將促使監管機關擴大監管範圍,甚至有專家指出,不仰賴平台的個人間點對點交易,將會重新獲得青睞,只是在交易風險上更難獲得合法保障,在大起大落的數位貨幣市場裡,投資人仍然得自負盈虧,並做好風險管理。

▼台灣銀行家3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