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出口金額年增三成 產地來自中國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加劇了美中貿易戰。(圖/路透社)

▲美中貿易戰,財政部緊盯後續效應。(圖/路透社)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外界揣測,美中貿易戰造成台灣的復出口(外國商品進口,未經加工製造或簡易加工,又出口)暴增,財政部今(23)日表示,根據統計今年前9月的對美國復出口金額為1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6%,但財政部強調,復出口比重較多是來自美國、新加坡、澳洲與德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9月受惠於機械及電機設備與卑金屬出口暢旺,9月對美國的出口總值為36.2億美元,年增率9.4%,創歷史同月新高;前9月出口總值有2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9%,也創同年次高。

財政部統計,過去我國復出口的金額大約是1~2億,但是今年對美國的復出口金額前9月已經達到1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4億美元,年增率達35.6%,財政部強調,來自中國大陸的比重很小。

財政部表示,復出口主要來自四大項商品,其一是製造晶柱或晶圓與製造半導體裝置或積體電路的機器及器具、玻璃封裝機器的零件,主因是積體電路及顯示玻璃等製造廠商退運、非轉售或其他因素復出口外貨至設備商,其中部分原產地就是美國、新加坡等地。

二,核子反應器的非輻射性燃料元件,是因為荷蘭2批核燃料復運出口到美國待售所致;三,為未經塑性加工鑷,主要是高雄港為倫敦金屬交易所遞交港,該商品於該處存儲與交割所致,產地為澳洲;另外還有飛機也有,但產地只要是德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他還有電腦零附件、製造半導體機器的零組件、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則是多屬零子零件通路商進行外貨轉售,以外貨轉售,只有電腦零附件有部分產地是來自中國,但比重極低。以上商品占復出口共計3.7億美元,占對美的復出口的84.3%。

至於外界關心,中國商品利用繞道台灣藉此改「產地標示」,再轉運到美國,規避美國高額的關稅,也就是俗稱「洗產地」,財政部解釋,如果是透過洗產地的方式,並不會計入復出口的金額,也就是洗產地的情形並無法在復出口的金額當中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