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揭露原貌不一 「實價」、「預售價」傻傻分不清楚

▲實價登錄網站所公布的「實價」,可能是2、3年前的「預售價」,有意買房的民眾還是要多方比較、打聽。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經過兩波實價揭露後,許多民眾仍難窺「實價」全貌。房仲業者觀察實價登錄網站資料發現,部分實價揭露顯示的價格,來自2、3年前的預售建案,因為在今年8月後辦理產權移轉登記,當初的預售交易價便在近日同步揭露,參考價值大打折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表示,實價登錄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快速收斂「開價」及「成交價」,促進不動產交易效率化,但由於實價揭露原貌不一,出現時間落差,可能讓民眾誤把「過時價」當「時價」。

根據實價登錄網站顯示,北市信義區崇德街建案在101年6月建築完成,是屋齡為「0」的新成屋,實價登錄價格是每坪61至68萬,卻與09年的預售成交價格不謀而合,但如今該建案的成交行情每坪約為80到85萬,落差十分明顯,容易造成民眾對市場價格的混淆。劉怡蓉分析,屋齡為「0」的新成屋,實價資訊與目前市場交易行情有1到2成的落差,主因是房價已在這兩年間穩定成長。

劉怡蓉強調,民眾面對實價登錄資訊時,房屋交易若有含停車位,一定要辨識該價格是否已扣除車位價格,而房屋的建築完成日如果是在近期,特別是屋齡為「0」的新成屋,應與周邊新成屋的價格多方比較,才能分辨實價登錄行情是預售價還是市價。建議民眾不能單看實價登錄網站的資訊,就直接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