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華航罷工省思 學者:從「愛拚才會贏」變成「會吵才會贏」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華航機師罷工落幕,讓台灣社會學到了什麼?航運學者表示,罷工重演顯示台灣的職場環境已非「愛拚才會贏」,而是「會吵才會贏」的氛圍,下一代價值觀扭曲,也凸顯教育體系也出了問題,值得各界省思。

▲華航勞資雙方簽署協議後宣佈機師罷工正式結束。左起為華航總經理謝世謙、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機師工會常務理事陳蓓蓓。(圖/記者季相儒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場台灣民航史上首次的機師罷工事件,在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發動華航機師長達160小時的罷工行動後,歷經四度勞資協商、合計32小時的談判過程,終於在2月14日晚間10時25分宣告落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航運學者韓國良表示,依國內法規「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或國際組織ICAO 、EASA等規範,華航的勞動條件非但並未違法,更優於現行法令,但工會一句「法令只是最低標準」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在機師罷工成功後,豈非代表所有勞團未來都能靠著罷工對資方無限上綱、予取予求?

「在機師罷工事件藐視航空專業的聲音,勞動部勢必將面臨工運骨牌效應。」韓國良指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針對機師工會發動罷工,華航依據勞資爭議處理法第二十五條明訂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請求,得依職權交付仲裁,但交通部身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談判過程中卻宣稱「僅能」就五項爭議事項討論,勞動部甚至公開背書宣示其罷工合法,當政府縱容勞方、鼓勵勞方,資方地位何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韓國良認為,當資方訴請強制仲裁,政府無為而治,甚至已讀不回時,合法與否惟政府說了算,未來政府各部會「心中最軟的一塊」,起而效尤時,也將成為政府「心中最痛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