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平庸的人,才會留在台灣半導體...」 揭台積電的最大挑戰

圖/商業周刊提供

▲不想窮得只剩高薪!35歲以下年輕人挑工作,除了錢還看重成就感,成了台積電雙首長劉德音(前排左1)、魏哲家(前排右1)新難題。(圖/商業周刊/攝影程思迪)

文/黃靖萱、李玟儀

全球經濟在2019年的美中貿易戰角力下,面對全球政治風暴的逆襲。在風暴逆境中,還能發光,才能顯現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2019年即將過去,商周認為今年最值得你重新認識的年度企業,就是台積電。

它,在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市值,達2961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9千億元,在全球企業市值排行榜上,名列第17大,排名締造台灣企業史上之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它,是全球市值前20大中,唯一一家純製造、非消費者品牌的企業,它不只贏了美國半導體巨人英特爾、韓國對手三星電子;它,還超越日本市值最大企業──全球汽車龍頭豐田汽車、日賣十幾億瓶可樂的飲料巨人可口可樂,以及迪士尼、法國精品集團LVMH等各行業龍頭。

台積電為何能夠在2019全球經濟貿易戰下,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稱霸世界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1.台美混血治理 端出超完美財報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研究了台積、蘋果、三星、英特爾等公司財報後說:「台積電的財務不是健康,是超健康、超完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明輝直指,半導體大廠裡,台積電負債比僅26%,是所有公司裡最低,而台積電能夠做到不舉債經營,來自張忠謀為它打造的獨特「美式制度與台式管理」。

張忠謀曾說,在台灣,企業經營權爭奪是常態,起因往往是一位股東投資10%、20%,就想控制董事會,進而有經營權。

張忠謀於是從制度下手,他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被他稱為世界級的董事會。

2.敢賣最貴的條件:跑贏敵人搶自由定價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忠謀以晶圓代工的製造業模式,切入市場,從不以殺價的方式爭搶市占率。只是面對競爭,要提升價值,而不是降低成本,這談何容易?

「台積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它總是最貴的,」一位IC設計公司執行長透露;即使如此,他仍選擇在台積電下單,「因為與其冒著晶片投產可能失敗的風險,投在台積電失敗的風險是最小的。」

3.做客戶的市場顧問 晶圓代工王自稱服務業

台積電,究竟是一家製造業?還是一家服務業?如果你問張忠謀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會是:服務業。
在張忠謀的思考裡,業務的工作是滿足客戶需求,做好業務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先做好服務。但在資源有限下,要對客戶做好服務,就得先了解「哪些人值得被服務?」

4.創新也可能闖大禍 該想的是經濟效益

如何在企業中鼓勵創新?張忠謀認為只有一個方法,公司應獎勵成功(賺錢)的創新,而不罰虧錢的創新。

5.對手高度決定自己的強度 一場32年的專注馬拉松

台積電能從服務IC設計公司,到現在翻身世界級企業,甚至現在的市值超越英特爾,關鍵是2011年,張忠謀挑戰世界上最難侍候的對手:蘋果。

張忠謀選擇對手的高度,決定了今日台積電競爭力的強度。他所看的競爭者,不只是晶圓代工同業,而且還有世界級的客戶,他曾公開說過「痛恨」失去客戶。

年輕世代拒當高薪螺絲釘 台積魅力正消失

一個看不到敵人的企業,它的真正對手究竟是誰?

台積電的壯大,在於把製程管理細分到極致,每個崗位都有高素質人力看守,人才分工無可避免的極度細緻化,一位曾在台積電任職近20年的老台積主管就說:「台積電絕對不是人才太少的問題,而是人才怎麼去使用的問題。」當年他進入台積電,還未滿40歲,已經當上高階主管;但現在,升遷管道極度困難,和以前比是幾十倍的差別,「現在49歲的人甚至都還在做螺絲釘!」

「像我這種平庸的人,才會留在台灣半導體產業。」一位從台大電機系一路念到台大電子所博士班畢業的半導體工程師接受商周採訪時說,現在30歲以下的台大電機系同學,不是去創業,就多是出國念書、到矽谷軟體公司工作去了,「比我厲害的人都不幹這一行!」

另一位台積電退休高層說,現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覺得來台積是高薪小螺絲釘,並不覺得自己為台灣做了很大貢獻。

台積電超越英特爾的成就,對半導體世代的劉德音、魏哲家來說,是無上的聖盃,但對網路世代的台灣年輕人來說,台積電工作除了錢之外,還有什麼是值得努力的目標?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將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更多報導】

中高齡員工是公司負擔!當薪水不再以年資評估,誰能在「大轉職時代」活下來?

大家羨慕的貴婦朋友,突然打電話來推保險...別人生活的精彩,是要付出代價的

台灣隱形冠軍的生存掙扎》兩代衝突下,我這樣說服爸爸賣掉公司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沒把同事當真朋友,會比較快樂嗎?

沒發燒、沒咳嗽...孩子感冒掛急診,卻在7天後往生...恐怖的兒童奪命殺手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76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