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的好光景已經結束?選股是關鍵!

記者蔡怡杼/台北報導

2013年以來,不少券商高喊「加碼東協」,但避開與歐美連動高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檢視年初至今東協五國的股市表現,似乎也印證券商看法。東協三國(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皆延續2012年漲勢,漲幅都超過兩位數,惟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表現落後。難道「東協五國」已成為過去式,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好光景已經結束?其實未必見得。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資料顯示,星、馬的主權信評是東協五國中最高。世界銀行每年公佈且深獲國際資金重視的經商環境報告也顯示,星、馬是東協中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此外,近兩年東協股市飆漲,其中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的本益比都已經高於10年歷史平均,但星、馬股市仍相當便宜,特別是銀行股和日常用品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有投資人認同券商看法,認為新加坡和歐美連動高,加上馬來西亞現在又面臨政治風險,股價當然便宜。國泰投顧不否認星、馬目前有這兩個問題,但認為企業持續全球化會讓營收來源地更多元。

經濟學人雜誌也曾預估,未來跨國企業將有70%的營收成長來自新興市場。以首域星馬增長基金為例,該基金投資地區以新加坡為主、馬來西亞為輔,正是目前充滿雜音的地方。但攤開該基金績效表現,短中長期皆表現相當優異,且在每一時期多能保持領先地位。

檢視該基金前十大持股的新加坡企業可發現,不論金融、零售,甚至能源公司,多為跨國企業,營收來自全球,特別是新興亞洲,且歐美比重相對較低。其中新加坡日常用品公司Petra Food雖然有高達36%的營收來自歐美,但美國部份只有4.3%,歐洲則來自荷蘭、瑞士及德國,另外,工業股的ComfortDelgro雖然也有近兩成來自歐美,但這兩成則來自英國和愛爾蘭。選股獨到、有見解,不跟隨指標指數,操作較為靈活,是該基金績效勝出關鍵。

因此,投資星馬基金未必都是看歐美經濟的臉色。首域星馬增長基金佈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挑選具成長性、藉地利之便掌握新興亞洲的優質企業進行投資,因此擁有許多營收多元化的國際企業。基金前十大持股的新加坡企業中,營收來源高達30%以上來自本國以外市場,其中新興市場比重更逐漸升高,將能持續受惠於新興市場的龐大內需潛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