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防疫拚經濟 變通拚轉型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上周末傳出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爆發新冠病毒傳染,七天破百確診,六月十五日小道瓊期指在亞洲盤時間一度重挫九百餘點,反映市場對於COVID-19疫情二次爆發的恐懼。不過美中兩國都已經表態,不會再因疫情而封城停擺經濟,所以全球進入台灣防疫模式,一邊拚經濟,一邊局部防疫。時序進入到端午節前後,相信大家已經認清新冠病毒並不會因天熱而自動消失,想要正常過日子,唯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防疫模式 終結許多工作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OVID-19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會流感化,永遠的存在這世間,當然隨著時間的累積,毒性會漸漸降低到與人類共存,但八百萬以上的確診,超過四十四萬人死亡,在瑞德西韋解盲失敗後,確認這世間沒有特效藥,表示防疫措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與方式,這種破壞性的創新,將是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關鍵。

過去一位難求的米其林餐廳,經常是高朋滿座,但在入出境隔離十四天的防疫新制後,歐美商務人士大減,四月來店用餐掛零比比皆是,為了求生存,過去根本想都別想的外賣模式,如今成為活下去的不二法門,可想而知的是,現場的服務人員將來一定會減少,而增加的是電商外送與餐盒製作等工作機會。

這就好比以前的公車有車掌小姐人工驗票,但「後門上車、前門驗票」,再到上下車悠遊卡刷卡,習慣的改變與科技自動化創新,勢必造成疫情下人類生活習慣的徹底改變,有些工作機會的消失是永久性的,如同聯準會主席鮑爾所說的:「這些失業的人將會經過很多年後,才重新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是永遠的離開職場。」

靈活變通 防疫生活商機爆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窮則變、變則通,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正如雄獅旅行社王董事長所言:「今年是最具挑戰的一年,也是最有機會轉型的一年」。中華電信七月就準備5G開台,如果能夠結合宏達電的虛擬實境VR,讓想出國看北極光的旅客,能夠透過VR感受到極光之美,或許會意外的開發出想去又沒閒的潛在客戶,甚至是小情侶在夏日浪漫氛圍時的隨口承諾,也有兌現的機會,商機或許就在轉彎之處。

疫情嚴峻期間,大家減少出門,百貨公司門可羅雀,櫃姐充當網路主播賣起自家產品,「疫」外開發出一群網路客戶;喜來登飯店將以往的五星級套房改為商務型日租辦公室來刺激住房率。還有房仲業者推出防疫宅,強調陽光、空氣、水、自然的居住環境,姑且不論是不是真的能防疫,但應景推出的防疫宅確實達到吸睛的效果。

雖然各國陸續解封拚經濟,在疫苗還沒問世之前,開放外國人赴本國本地經商、學習、旅遊趨於保守,新一波非接觸商機趁勢崛起。非接觸商機是以物聯、AI、各種數位的商業平台為基礎,串接人和人、人和物的交流活動,可想而知,未來數位經濟、遠距教學、視訊會議、AI防疫及智慧醫療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除了食物外送之外,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從實體門市轉向電商,過去物流、宅配,因為疫情而更加興旺,同樣的,為了避免境外感染,各國減少航班的起降,視訊會議成為商務談判必要的手段,而過去被忽視的遠距教學也正式浮上檯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數位轉型 最壞時代最好機會

「疫情影響下,各產業都要進行數位轉型!」疫情讓全球數位轉型加速五至十年,數位化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坦白說,「數位化」不等同於「數位轉型」,數位化僅在於軟硬體方面的提升,目前多數中小企業尚可做到,難就難在「轉型」,不但包含整個商業模式、企業價值的重新打造,員工心態是否能接受挑戰及消費者認同都必須考量進去。

儘管防疫搞得大家像是個大悶鍋,就連大甲媽祖遶境都打破零暴力,可是換個角度想,如果大甲媽祖有靈,也許也會贊成數位化遶境儀式,不僅全台人人可參與,甚至還可以擴及到全世界華人圈同步遶境,相信一定可以創造龐大的媽祖周邊商品的線上購物商機,只要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相信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03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