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47週年院慶「伸手」護台灣 大秀創新防疫科技亮點

▲工研院47週年院慶「伸手」護台灣 大秀創新防疫科技亮點。(圖/記者姚惠茹攝)

▲工研院47週年院慶「伸手」護台灣。(圖/記者姚惠茹攝)

記者姚惠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今(3)日舉辦47週年院慶,特別展出多項防疫科技,以及大南方產業發展的推動成果,包括體溫偵測的「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快速檢測病毒的「核酸分子檢測系統」、「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正壓式檢疫亭」,針對疫情影響下的20項台灣產業,協助產業掌握疫情後的商機。

工研院今年院慶邀請到副總統賴清德與經濟部長王美花參觀特展,他們頻頻對工研院的研發「按讚」,並肯定工研院創新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推動的成果,像是「正壓式檢疫亭」就獲得副總統賴清德的盛讚,可以在疫情期間,捍衛醫護人員採檢時的安全。
 
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工研院是國家產業創新最重要的研發機構,從創立至今47年來,工研院永遠在思考如何深耕技術,並在國家有難時,發揮最大戰力,尤其是這次肺炎疫情,工研院研發多項防疫科技,是防疫幕後英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指出,全球受到疫情、數位經濟與科技貿易戰的衝擊,台灣產業均面臨嚴峻挑戰,期許工研院未來能夠完成三項使命,第一為工研院是政府產業創新重要的協助者,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需要更多工研院的投入與貢獻;第二則是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及產業供應鏈,這是台灣的新契機,期待工研院發揮創新精神,引導國家因應新變局。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第三是全球5G時代已經來臨,工研院應發揮關鍵性力量,以科技協助產業在新時代更具競爭力,並推動「大南方、大發展」的南臺灣發展計畫,現已初具規模,期待未來工研院能把南部區域的能量進一步擴大,鏈結六甲院區、沙崙智慧綠能園區、高雄高值材料與循環技術創新園區的能量,推動南台灣產業發展。

▲工研院47週年院慶大秀創新防疫科技亮點。(圖/記者姚惠茹攝)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長久以來累積的研發質量,4度獲「德溫特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12年連續奪得「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3度榮獲「CES創新獎(Innovation Awards)」及2項「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等指標性意義的國際大獎,突顯台灣前瞻科技實力被國際持續看見與認可。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在疫情爆發期間,以「備齊防護裝置」、「建立檢測病毒能量」,以及「強化醫療照護」等三大類防疫部署策略,運用科技力守護臺灣,並在疫情過後的「新常態(New Normal)」市場,工研院也超前部署,發展「台灣智慧價值」,從製造優先轉為智慧價值的臺灣總部思維,輔以描繪未來生活情境來發展關鍵技術,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對準政府六大戰略產業與2030科技願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文雄指出,工研院今年特別展出多項防疫科技,其中在防疫科技成果方面,從2月中加入「口罩國家隊」建置生產口罩機台外,也與台塑公司合作,運用國產原料,開發醫用口罩中間層的熔噴聚丙烯材料,積極突圍國外技術壟斷限制,開創台灣自製口罩供應鏈契機。

劉文雄分享,工研院研發包括體溫偵測的「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快速檢測病毒的「核酸分子檢測系統」、協助居家檢疫的「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與北醫合作「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與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及新竹馬偕醫院合作「正壓式檢疫亭」,強化醫療照護能量、守護醫護安。

劉文雄強調,工研院從無到有,短短17天完成「台灣第一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為台灣產業爭取布局高階醫材的機會,並成立「COVID-19疫情影響觀測專區」,針對疫情影響下的20項臺灣產業,提出因應對策與建議,協助產業應對疫情,掌握疫情後的商機。

►過期票券別浪費!簡單3步驟 教你換1.5倍東森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