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息基金夯爆!專家揭真相「投報率破6%才有賺」 台大教授改買美國ETF

銀色海嘯席捲而來,要安心養老,就要看懂高配息產品背後的高費用率。
 

圖文/鏡週刊

打著優於定存的訴求,近幾年高配息產品熱銷,成為保守族的理財新寵。但細算背後昂貴的投資成本,及不確定的市場波動因素,這筆看似穩賺不賠的生意,其實一點也不好賺。尤其將基金內扣費用算進來,專家指出,配息率起碼要有7%,才是真的賺到。

捷安達國際保經董事長吳鴻麟指出,目前美元債券殖利率約3%,喊出6%以上的都算高配息產品;但一般銀行申購手續費就要3%、基金經理費及保管費約1.8%,還有信託管理費0.2%,若買後收型還有1%的分銷費,算下來光投資成本就要6%了;等於配息低於這個水準,都很難獲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財金系教授張森林就引用知名財經部落客綠角所提出的數字表示,「透過美國券商購買全球股、債ETF,內扣總開銷費用不到0.5%;現在我也直接在美國券商開戶買ETF了,才不要去銀行當傻瓜。」

張森林指出,目前國內基金銷售仍以銀行通路為主,費用率雖高,但上游投信投顧公司可能拿不到一半,這是整個生態系問題。要打破高費用率環境,主管機關應積極促進市場競爭,像國內最大網路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若再推出一波低手續費專案,對銀行通路就會形成壓力。

以去年基富通推出的「好享退」專案為例,一檔全球組合型債券型基金手續費為零,每年管理費為0.3%,保管費為0.14%,內扣總費用率不到0.5%,相較一般銀行通路銷售的基金產品,已有很強的競爭力。

張森林認為,國內基金投資費用率太高,雖有投資月報,但總費用率部分不夠透明,投資人都是等到績效不如預期時,才上網查詢費用率,「月報若能詳細列出每筆費用,包括交易成本、交易稅等項目,投資人就可自行判斷,不過目前都欠缺這樣的資訊。」他直指,投資費用率太高、頻繁交易,是傷害基金績效最根本原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鏡週刊報導
【高息基金假象5】肖想活著領息死了保本 專家批投資型保單:老人不宜
【高息基金假象6】低利借錢投資亂象多 學者:罰太少銀行根本無感
【高息基金假象1】繡學號阿嬤投資血淚 理專說可月領3萬卻害她慘賠200萬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