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樂觀!景氣還要再壞1年多 台企獲利難在2022年前恢復

▲▼中華信評。(圖/記者吳靜君攝)

▲中華信評。(圖/記者吳靜君攝)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中華信評今(8)日公布《台灣前五十大企業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台灣企業信用結構下行趨勢持續》報告,內容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與全球貿易緊張,對企業現金流量與獲利能力造成的弱化影響,恐將延續到2021年,而科技公司最可能成為首先復甦的產業,並強調台灣企業的獲利很難在2022年前恢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信評分析師許智清表示,台灣主要出口商將會延續其在過去一年的經歷獲利能力與營運現金流量衰退情勢,已經有部分公司計畫在今年或者明(2021)年之間提高資本支出,可能導致借款槓桿比率上升,然而中華信評預期,台灣大型企業平均借款槓桿比率仍會維持在低的水準,且會審慎的借款偏好,與良好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其提供吸收額外波動的緩衝空間。

中華信評從營收角度對台灣前50大企業進行檢視,顯示這些公司在去(2019)年的財務績效表現有明顯惡化趨勢,而全球需求減緩以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引發動盪則為導致此波信用品質降低情勢的最主要因素。

由於對在家中工作、遠距較學的投資增加帶來了強近的需求,且通訊科技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科技業2020年的信用結構在一定程度獲得提升。這也導致科技業與非科技業之間的信用展望在2020到2021年間出現些微的分歧。

許智清表示,儘管如此,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仍存在極高的不確定性,所有產業在今年到明年都還存在下行的風險,與此同時,中美之間貿易與科技領域的戰略競爭可能進一步的升級風險,恐將導致需求在穩定復甦前出現更多干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