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美西碼頭工人怠工、罷工危機高 2002年慘烈狀況恐重演

▲國際主要港口都需面對碼頭工人問題。(圖/港務公司提供)

▲國際主要港口都需要面對碼頭工人問題。(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日昨針對明年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工會(ILWU)與資方的合約到期一事提出預警,國內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也指出,在海運市場紛亂,船公司又坐擁高獲利之際,工會恐怕會獅子大開口,讓明年的合約很難談,2002年談判長達半年,兩度封港的慘烈狀況恐怕會重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西碼頭工會勞資協商,通常2、3月就會展開,談判期間工會就會以怠工行動施壓,到了6月就可能進一步有幾小時或1、2日的限時罷工,2002年那次是兩度封港,期間還驚動美國總統布希使出塔夫特法案,下令勞資雙方重回談判桌,給80天的重新談判期,而該年10月底工會展開的10天封港行動,估計讓美國經濟損失高達194億美元。

罷工期間不少貨載被迫改從加拿大或美國東岸港口運進,航空貨運則大發利市,而農產品、生鮮貨品或季節性貨品損失最慘重,當時有業者多進一個月的庫存,未料怠工、罷工一拖半年,完全是失控狀態。

而那年情況與今年有些雷同,船期延誤,缺艙缺櫃蔓延到亞洲線,亞洲線運價跟著美國線漲,在美西線僅簽兩成長約的萬海航運,因為受到長約約束的貨載很少,獲利較原預估提高五成。那年年底,當時的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朝亨估計公司獲利將超過30億元,宣布捐出1億成立萬海慈善基金會。

那一年萬海營收315.97億元,獲利34.29億元,EPS2.61元;陽明與長榮EPS則分別是0.64與0.51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船公司雖因疫情大發利市,但因國際主要港口壅塞問題,船隻、貨櫃調度不易,船員換班困難,明年美西勞資問題又是一場硬仗,賺錢也賺得很辛苦,而託運人搶艙位、應付高運價也受很大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