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調漲有配套 學者:應說清楚理由避免後遺症

▲▼勞動部,勞工就業,勞保,平均薪資,基本工資,勞檢,工時,無薪假。(圖/記者李毓康攝)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在周五(8日)登場。(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在8日(周五)登場,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勞資政學四方的委員們會在這天以目前台灣的各項經濟指標在會議上進行討論「明年基本工資是否要調漲」,今年台灣5月爆發本土疫情導致內需市場重創,不過外需市場表現卻是相當亮眼,對此,政府單位也拋出將會視情況研擬相關配套措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翻開台灣基本工資調漲的歷史紀錄來看,政府曾有過兩次因為基本工資調漲後而做出相關配套,一次是補貼雇主,另一種則是延遲調長兩種方式,前者在民國96年時實施,後者則是在101年。

在民國96年,基本工資月薪一口氣由1萬5840元調整至1萬7280元,漲幅達9%,時薪部分則是因為計算方式及判斷的基準改變而從每小時66元調整至95元,漲幅達43%為史上最高,在這次大幅度調整之前基本工資已有將近10年之久的時間並未調整過。

當時勞委會(現為勞動部)就有針對基本工資調漲所帶來的衝擊做出相關配套,針對50人以下特定產業中小企業祭出補貼措施,只要每週工作時數未滿32小時者,每人每小時補貼雇主10元,試辦1年。

另一次則是,在101年提出,當時勞動部將基本工資調整案送至行政院後,行政院考量大環境不佳,決議讓月薪暫緩調漲,待達到經濟成長率連兩季大於3%以及失業率低於4%兩項條件才解凍,後來在隔年4月通過調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就指出,過去以往政府若提出要有補貼方案,主要是因為薪資的計算方式與參考數值有所改變而進行補貼,並非單純的「因調漲而補貼」,這次若是政府也要提出相關配套補貼方案,應該不會是因「漲幅」而進行補貼,應該是以「疫情」影響來進行補貼。

辛炳隆說,如果只是單純因為調幅太高而補貼,在未來恐怕會被成前例常被拿來引用,「每次審議都可能都會要求政府補貼」;若是延遲調漲,則必須在勞資雙方都在的時間協調清楚要延到什麼時候。

另外,辛炳隆也說,主要今年受到影響的產業都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所致,因此建議政府若是真的要進行所謂的配套補貼,應該是朝向因疫情所做的相關配套補貼,並非是因基本工資調漲而補貼,並明確說明理由,避免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