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跨域整合打造5項高階醫材展品 助產業進軍精準醫療領域

▲工研院跨域整合打造5項高階醫材展品,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欣欣講解展品。(圖/記者吳康瑋攝)

▲工研院跨域整合打造5項高階醫材展品,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欣欣講解展品。(圖/記者吳康瑋攝)

記者吳康瑋/綜合報導

亞洲生技大展於昨(4)日起跑,工研院也率團隊就「智能化、綠金化」兩大主軸,設置5項最新技術及展品的導覽,包括脊椎手術導航機械臂系統、智能化腫瘤射頻熱消融系統及MIT細胞工廠等,依序串聯生醫、機械、天然物、綠色循環等不同領域的應用開發,積極搶攻高階醫材市場,佈局精準醫療需求市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表示,在個人化醫療等趨勢帶動下,2020年臺灣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營業額達6,423億元規模,其中醫療器材產業受惠於全球防疫等需求提升,營業額成長率達到13.7%。經濟部技術處面對市場需求快速成長,以創新科技協助產業運用ICT等技術,跨域整合產學研力量,建立高階醫材產製量能。

沈欣欣指出,目前院方在「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下,積極投入「健康樂活」領域應用發展,運用創新技術協助生醫業者,共同開拓「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市場,厚實國內生醫科技之研發量能。

針對今年的亮點技術,沈欣欣表示,在智能化方面,除了有院方運用「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將工廠標準化生產引進細胞培養領域,所打造的細胞工廠外,還有整合機械手臂與導航系統,提供醫生術前規劃、手術視野與精準手的「脊椎手術導航機械臂系統」,透過該系統可降低醫療手術時的風險。

▲工研院跨域整合打造5項高階醫材展品,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欣欣講解展品。(圖/記者吳康瑋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欣欣表示,工研院今年還透過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的整合,打造出全球第一套「智能化腫瘤射頻熱消融系統」,她說,這項技術是透過電燒的原理將電極針導引至病灶,進行局部區域性治療自動比對所切除的與原設定的範圍差異,適用肝腫瘤、甲狀腺結節治療,未來只要透過,該系統便能讓病患的傷口更小、恢復期短。

沈欣欣表示,由於綠色循環潮流也吹向醫材產業,在綠金化方面,院方開發出「高加值鈣循環技術」,可將漁港旁常見的牡蠣殼、貝殼,及常見的豬骨、蛋殼等農漁業廢棄物,經過循環處理,做成飼料、肥料、牙線棒、加熱包,還可做成化粧品等級的珍珠胜肽成分,甚至是醫藥級賦形劑、鈣片,力拚技術落地,以綠色產品搶攻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