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30年前買房不看地段 「新莊公寓vs龜山大樓」選錯被虧幾十年

▲▼新莊副都心,頭前重劃區,塭仔底溼地公園,國家電影文化園區,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圖/記者姜國輝攝)

▲新莊近年來房價上漲,讓原PO不禁疑惑父親當時的決定,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人沒有地段觀念?」(圖/記者姜國輝攝)

網搜小組/柯沛辰報導

台灣人愛買房,甚至將房子當作投資標的,所以「選擇地段」也格外重要。有網友就抱怨,一家人30年前本來要在新莊買房,但爸爸堅持要去買桃園龜山的新建案,結果後來新莊房價狂漲,讓他想到就覺得心情很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PO以「早期(民國80幾年)買房較沒有地段觀念?」為題,在PTT的home-sale發文指出,當時民國80幾年,一家本來在台北縣(今新北市)新莊租房子,後來母親認為當地便宜又方便,便提議買新莊公寓。

不過,爸爸不聽,為了住得舒適、給全家住新房子,堅持去買桃園龜山的新建案大樓。如今新莊房價大漲,偏僻的龜山社區不只沒怎麼漲,還一度跌價,讓原PO和親戚幾十年來不時會想問爸爸,當年為何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但爸爸只是淡淡笑說,「啊當時就不懂啊...」

對此,原PO想詢問大家,當年各位父母親買房的時候,如果是新建案但稍微偏僻,或是公寓但生活機能OK(像新莊),兩者價錢差不多,是不是都很容易忽略地段,跑去買偏僻的新大樓或社區?

許多網友看完紛紛留言,「新莊那時候都是工廠和公寓啊」、「以前都開車沒什麼差,後來捷運開了差異才出來」、「那時候台北縣就算蛋白了,龜山應該是蛋殼」、「如果現在是龜山漲比較高,你就不會這樣講,結果論而已」、「總之都是經過思考的後果,但後果對錯沒人知道」、「只是沒賭對地方而已,現在買蛋殼的人也不敢保證20年後會不會剛好被開發成蛋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人則點出問題關鍵,「網路讓你有近乎上帝視角,以前可沒這種東西」、「那時又沒網路,現在你來這分享你買啥地方,立刻一堆推文質疑那邊能住嗎」、「應該看取得資產的目的、用途而定」、「自用就機能需求,投資就看中長題材跟基期」、「以前資訊很難取得,行為動機就會比較單純」。

甚至還有網友分享類似的親身經驗,「當年有人找我阿公買蘆洲土地,被大伯擋掉,說會淹水」、「當初我阿公忠孝東路四段跟中和在挑,選到了中和」、「我爸也沒什麼地段觀念,但他就一個原則,方便。上下班、買東西、孩子上學、補習接送都要方便。照這標準挑,未必大漲,但非常抗跌。」

有些網友則指出,當年的人也有地段觀念,只是當年概念跟現在不太一樣,當年離交流道近等於現在離捷運站,加上以前沒有冰箱,離菜市場近的房子就搶手,有錢人、醫生、律師都住菜市場旁邊,或都地方仕紳在住,所以「好地段」的定義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在改變,「更以前台北的市中心是萬華跟大稻埕,士林內湖是台北縣,蛋黃區是會更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