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萬海年線失守 貨櫃三雄今年獲利卻很可能比法人估的高很多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一期工程預計今年6月完工。(圖/港務公司提供)

▲今年運價不用拉高,貨櫃三雄獲利就有可能比去年高很多。(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2609)、萬海(2615)昨(21)日股價跌破年線,長榮(2603)下跌6.8%,有投顧主管認為問題在今年運價很難再創新高,但是海運界高階指出,運價不用拉高,貨櫃三雄今年獲利就可以比去年高很多,因為歐美線長約運價是去年二到三倍價,另船公司不會再讓承攬業賺走超高額差價,且還有新增運力可增添業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貨櫃船公司簽署的長約,價格都較現貨市場運價低很多。歐洲線長約多數自1月生效,前年年底歐洲線運價還未大幅竄高,每大箱(40呎櫃)長約運價僅簽在2千到4千美元之間,今年1月的長約價,根據合約貨量,已經漲到7千到1萬美元出頭。

美國線年度長約多數是5月生效,像威名百貨、亞馬遜這樣的頂級直客,去年每大箱簽約價約2,600美元,今年一年期長約估在6,000美元上下,承攬業的簽約價則估計自去年的3,600美元提高到今年的8,000美元以上,如果美西碼頭工人新合約談判不順利,長約價有可能再拉高。

另去年10月有國際媒體報導,丹麥馬士基航運指出,該公司一個大箱收承攬業4千美元長約運費,承攬業卻以2萬美元賣出,因此馬士基從去年11月起,直接處理來自託運人的貨物,儘量不經過承攬業。

國內貨櫃三雄雖然沒有跟進馬士基作法,但是今年與承攬業的長約運價勢必大幅拉高,不再讓承攬業賺走高額價差;另一方面大型出口商歷經過去一年半多的高運價與艙位難覓之苦,有部分已改弦易轍,直接與船公司接洽委運事宜,成為船公司新增的直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運力部分,貨櫃三雄去年年中以來增加的運力,今年可以貢獻全年業績。長榮去年下半年增加11.31萬箱(20呎櫃)運力,陽明增加4.43萬箱,萬海增加1.10萬箱。

今年長榮預計增加19艘新船,19.34萬箱;陽明5艘,共5.5萬箱;萬海12艘,52,630箱。雖然各公司也會有退租或汰換的船舶,但因船舶大型化因素,都會有淨增加,且還有可能購入二手船增添運力。

以上三大因素,都是讓船公司今年即使今年運價不拉升,甚或出現下修,實質獲利卻可以大幅拉升的主因。

國內有法人估今年長榮、陽明、萬海今年EPS分別為55元、57元、54元,高於去年的45.62、47.02、42.38元,但海運業界高階認為,貨櫃三雄今年EPS都有可能在60到65元之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