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堅的60/40理論說 海運不是景氣循環股 獲利最大關鍵在供需

▲謝志堅(左六)年前的新書發表會,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右六)與業界好友都到場致賀。(圖/讀者王椿堂提供)

▲謝志堅(左六)年前的新書發表會,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右六)與業界好友都到場致賀。(圖/讀者王椿堂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在他的《無懼駭浪:謝志堅堅忍圖成45年的海運生涯》新書中提出「60/40理論說」,指出船公司的盈虧,有60%是與全球經濟情勢及海運市場供需有關,另外的40%才是靠本身的經營。對於海運是景氣循環股的說法他並不認同,指出船公司獲利最大關鍵在供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志堅認為,沒有任何一家船公司可以永遠保證賺錢,大者雖恆大,但市場最壞的時候,最大的公司也可能虧最多。他以自己在貨櫃船運市場40年的觀察,在拜會行政院長林全與交通部長賀陳旦時,都曾提出「60/40理論說」,因此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公司的體質一定要夠堅韌,才能度過困境。

接掌陽明時他向長官提出改造陽明的構想,認為只要陽明內部體質能夠改善,透過結構性的成本控制及多元化的投資,可以鞏固企業的財務狀況,撐得住景氣寒冬,也才能在景氣復甦時享受春暖花開的美好。

▲謝志堅(右)95歲高齡的母親(左),在謝志堅新書發表會上要求簽名書並合照,留下珍溫馨珍貴的畫面。(圖/記者張佩芬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志堅的60/40理論說,在他擔任陽明海運董事長的四年多內完全驗證。2016年6月謝志堅接掌陽明海運時,是貨櫃船運市場狀況非常差的時候,當時各國船公司因為供給過剩問題,為了填滿艙位,大肆降價搶貨,謝志堅則是反其道而行,在陽明推動包括禁止攬收負貢獻貨載的四大改革。

那年8月底,韓國韓進海運爆發財務問題,申請破產,之後韓進收攤,市場頓時減掉約3%的運力,因此市場運價開始回升,而謝志堅推動的四大改革也逐漸看到成效,2017年底公司轉虧為盈,小有獲利。2017年陽明的小賺,雖然絕對有謝志堅的4大改革及全體同仁努力結果的貢獻,但不可諱言的,韓進市占率3%的暫時消失,是另一個造成大部份船公司在該年都有獲利的另一主要因素。

這一年的結果,首次驗証了謝志堅的60和40理論說。但往後兩年因韓進海運的船隊遭其他船公司陸續接手後,又重回市場,市場再度恢復供給大於需求的窘狀,加上油價高漲,使得絕大部份船公司經營得相當辛苦,尤其是先天體質較差的陽明,手上有一大批公司在2008年以前景氣大好時,簽約陸續引進的18艘4,200到8,000箱(20呎櫃)貨櫃船,因簽約簽在高檔價,讓公司營運成本偏高,以致於2018年及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另一個重大影響因素是會計準則的改變。

2019年開始實施的新國際財報準則(IFRS 16),因為陽明的營運船舶與貨櫃租賃比率較高,新的準則規定讓陽明2019年列了約新台幣9億元的損失;另一大變數來自於約十年前所簽訂的船舶租賃合約,陽明原簽的是「售後租賃附買回」合約,也就是把船賣給租賃公司後再租回,但訂有附買回條款,承諾在租賃合約到期後,船公司要買回船舶,由於十年間船價大跌,公司估算買回不划算,最後決定不買回,但因而付了新台幣13.88億元的和解賠償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幸這18艘船已經在2018至2020年陸續還船,讓陽明成本負擔大幅減輕,也奠定了2020年下半年公司在貨櫃船運市場景氣大翻轉之際,能實現高額獲利的契機。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市場一度相當看壞,兩岸海運貨量減逾五成,國際線減逾三成,一時間各船公司因無貨可載而進行減班縮艙,情勢相當緊張。

第二季中國因疫情控制得宜而逐漸解封,大部份工廠也恢復了生產力,第二季後半段市場開始回溫,歐美部分城巿的解封,進口商鑑於消費者外出消費意願提高且庫存已不足,而開始大量下單補貨,這些進口項目除了一些日常消費品外,也包括了一些因疫情產生的居家辦公、遠距教學,防疫物資等等。

2020年第三、四季因船公司的缺船及缺櫃,供給小於需求情況下,各航線的運費節節升高,屢破有史以來的記錄。進入2021年因疫苗漸漸的普及,最重要的消費端包括歐美各國,報復性消費再次重演海運在2010年金融海嘯後的歷史經驗。

陽明先是在2020年淨賺10年來的最高記錄,達新台幣134.76億元,2021年前三季陽明獲利破千億,達1,098億元,EPS32.73元,位居貨櫃三雄獲利冠軍。陽明和其他航商一樣,在2020年如坐雲宵飛車,劇烈翻轉,前所未見,幸運的是前大憂後大喜。

▲謝志堅(左)為兩位女人辭去陽明董事長職務,一是為陪伴老母親,二是體恤夫人陳惠莉(右)長年為家庭的付出。(圖/讀者王椿堂提供)

2020年貨櫃船運市場的變化,再次印証了謝志堅屢屢強調的外在環境佔60%,可以影響一家公司的成敗。身為世界級的海運公司必然要有靠天行運的認同感。那怕是好運還是壞運,以前最大影響是政治、經濟,現在居然跑出一個疫情的因素,根本是始料未及,也無人可擋。

但是話說回來,謝志堅強調內部的管理佔40%,也是非常的重要,其影響力雖不及外在環境的衝擊力,但這幾年的積極改革,對能夠突破舊思維,接受挑戰的全體同仁們,今天公司能獲至這豐碩的成果,足可驕傲的對外說出,他們當然也是陽明2020、2021年能夠賺錢的大功臣。

謝志堅認為,海運不是景氣循環股,經濟景氣好不代表船公司就能賺錢,最大關鍵因素是供需,供給不足運價自然上升,船噸供給過剩的時候,就看船公司能否加速舊船淘汰,避免殺價搶載,讓市場供需趨於平衡,運價得以穩定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