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時代逐「人流」而居 貝立德盧炳勳:廣告投放內容至上

▲《媒體大決戰》論壇揭露流量密碼 開創全通路全平台新局。(採訪撰稿/記者黃稜涵;攝影剪輯/記者姜國輝)

▲台灣媒體發展X廣告市場論壇《2022媒體大決戰》,會中邀請台灣資通訊傳播協會理事長暨師大圖傳所機任副教授陳光毅、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右4)、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右5)、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左5)、尼爾森副總裁陳筱雁(左4)、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左3)、聯廣傳播集團創意長狄運昌、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秘書長盧諭緯等產學界重量級代表,就自身從業經驗與各界分享。(圖/記者湯興漢攝,以下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隨著數位媒體興起,廣告投放正在逐漸挪移中,面對流量為王的網路社群時代,再加上疫情衝擊,品牌、業者必須要有新思維,才能在廣告市場找到全新機會,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認為,面對媒體板塊改變,品牌應要針對媒體賦予不同情境規劃,無論是戶外、電視或廣播,廣告如何分類,媒體就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內容,提供閱聽者全新品牌體驗,而不是只會算數字。

由台灣資通訊傳播協會主辦、東森新媒體協辦的「2022臺灣媒體發展X廣告市場論壇《媒體大決戰》」,活動邀請來自數據供公司、4A代理商、大型廣告主代表等資深菁英,從「領導廣告新佈局」角度出發,帶來精彩豐富的專題演講與座談會交流分享,給予全新的廣告思維。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提到,疫情加速數位轉型,「成效型行銷」成為各品牌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在《廣告板塊挪移、廣告投放思考、媒購考量及轉變》主題演講時提到,廣告迷人之處不是在數據,數據永遠為人服務,必須創造出差異,才能捉住消費者的目光,尤其現在是網路社群時代,逐「人流」而居,在疫情加速數位轉型之下,「成效型行銷」成為各品牌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

盧炳勳提到,科技讓行為破碎化,為了爭奪目光,媒體開始出現資訊戰,也導致內容質量與量變,例如《抖音》短影音的出現,改變現代人汲取資訊方式,對於不同媒體的效益比較,品牌溝通目標應該關乎跨媒體的策略,思考目的性是什麼、關聯性在哪裡,再去做分析,不是有領先和落後指標的迷思。而在商業挑戰下,媒體的規劃更要創造吸引目標目光的場景,內容至上,並堅持初心因應時代快速變化。

究竟品牌該如何開創新局,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好感,以及後續的轉換、購買等長尾效應,論壇最後的《廣告平台整合趨勢》座談會中,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尼爾森副總裁陳筱雁、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從不同觀點角度給予廣告策略建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平台整合趨勢》座談會中,各方資深菁英代表從不同觀點給予廣告策略建議。

陳清河認為,在全通路、全平台時代,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上,現在講求的流量變現,必須有具體元素導入才能真的變現,包括載具、內容、創意、品牌,其中對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知名度、認同度、討論度」,不能只是吸引按讚,而是要有討論,丟出想法,才能有新的獲利。這是一個既互動、也主動的時代,在媒體演化過程中,更要掌握消費者的「主動」在哪裡,即使運用大數據,也要經過消化分析,才能精準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麼。

陳安祥說,根據尼爾森調查,3月23日大地震當天,《東森新媒體ETtoday》上有33萬人同時在線,App也有6萬4千多人,被搖醒去看手機,凸顯網路流量的驚人程度,若能把「睛流」變成「金流」,相信可以為品牌帶來更多廣告機會,不過2021年全球網路廣告市場規模約7千億美金上下,Google、臉書等國際大型平台就拿了3240億美金,在網路強弱分明之下,要怎麼捉住消費者的眼球,以東森新媒體來說,除了線上,也努力吸引線下「破碎」的目光,並且蒐集第一方數據,徹底整合線上線下,投放對的內容給消費者。

▲陳安祥認為,捉住觀眾的「破碎」目光,並且蒐集第一方數據,整合線上線下,可以把對的內容投放給消費者。

東森新媒體四合廣告業務平台,從線上網站、App、社群、影音內容置入,再到線下包括:北捷、高鐵大版位的交通媒體版位、電梯樓宇、美容院和電影院的桌媒體,陳安祥認為,台灣目前仍為淺碟市場,只要能改變使用資訊方法,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還是有機會可以做好,就像《聲林之王》第一季共有3.2億次被看過,內容值得去做,但要思考的是怎麼給消費者想要的。

陳筱雁指出,第一方數據是很重要的來源,每個企業主在經營會員和客戶時,本來就累積很多經驗,後續要思考的是如何串聯、延伸出去,內容不是不能做,但要知道消費者的使用行為和心理在想什麼,而要獲得有效的資料,自然也要付出代價,當A、B不同媒體給予資料後,應從自己的角度把資料建構好,用合理成本和宏觀面向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