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指數創1年新高!尤其海外市場 月驟增21.3

▲銀行業者分析,沒入選「大到不能倒銀行」也不會倒。(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金融風險指數創1年新高,尤其是海外市場。(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通膨、升息、經濟衰退等利空衝擊,台灣金融研訓院今(10)日公布最新金融風險指數,5月數值高達99.6 ,不僅創下近1年新高,尤其海外市場,1個月驟增21.3。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聯準會於5月升息2碼,市場預估6月將再度升息2碼以強力壓抑通膨,且隨之而來經濟衰退預期利空衝擊,美國S&P 500 指數期貨波動率指數VIX攀升至2020年11月以來新高,而美中日歐CDS亦在5月大幅攀升至2020年第2季疫情爆發後的水準,海外市場成為5月風險上揚最為顯著的構面。

觀察TAIFRI本月指數,11個分項構面當中有6個分項風險指數呈現上升,4個下降,1個不變,整體指數較上月增加2.4分或2.48%。

而4大主構面中,以「傳染與蔓延」風險較4月上揚11.3最為顯著,尤其是「海外市場風險」次構面,較4月增21.3,5月已達170.6,無論是指數或者增幅都高於其他10個構面。

此外,第一構面「資產評價壓力」項,企業債務分項出現企業融資成本回升、風險升高現象需特別關注。舉例來說,BBB等級公司債券利率從4月的1.7%上升至1.9%,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從1.3%降至1.2%,使兩者5月利差擴大至0.7個百分點,創近9個月新高,顯示企業舉債成本上揚,負債風險升溫,企業債務分項風險指數上揚至去年6月以來新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研院研究結果指出,由於俄烏戰爭及通膨壓力持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升高,加上國內疫情尚未緩解,國內股匯市震盪劇烈,以及去年高基期效應,短期對金融業經營環境及獲利表現的衝擊升高,因此,國內金融市場傳染效應已連續5個月呈現風險上揚,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

不過,金研院也強調,我國金融機構體質穩健,預計系統性風險在我國金融機構之間引發連鎖效應的風險仍不高。

綜觀以上,金研院強調,市場擔憂緊縮政策成為經濟衰退的起點,主要國家恐慌指數(VIX)與信用違約指數(CDS)皆明顯升溫,顯示市場上紛雜的資訊與不安的情緒,近期市場觀察重點,在於聯準會6月利率決策會議及最新下半年經濟預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