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美籍貨櫃船公司遭併購後 美國在海運市場欠缺平衡力量

▲美國總統輪船公司與美商海陸運輸公司在遭併購前,都曾經是擁有領先地位的貨櫃船公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美國總統輪船公司與美商海陸運輸公司在遭併購前,都曾經是擁有領先地位的貨櫃船公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美國本周一通過了《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海洋商務學院副院長楊鈺池指出,美國最新公布的5月通膨率高達8.6%,刷新40年記錄,又逢期中選舉將近,拜登政府滿意度大幅降低,不免拿聯盟船公司開刀,但是美國兩家大型貨櫃船公司已遭他國船公司併購,顯然在海運市場欠缺平衡力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鈺池分析,疫情爆發後貨櫃船運市場運價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飆漲,近兩年許多國家皆想對運價和艙位要求船公司配合,似乎並無成功案例,而美國本身的國輪公司已經被他國船公司併購,想要制衡運價與艙位有困難,就好像越南,雖然國內出口貨物多,但是80%貨量乘載率掌握在外籍船公司手中,政府要干預困難重重,只能道德勸說,即使是中國大陸想要強行干預市場運價也未成功。

美國主要農產品出口需要艙位、櫃位,再加上運價問題,業者施壓給政府,要求處理艙位與運價問題,而美國通膨已造成民眾消費力減弱,最近運價有降低些,現在就看美國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運價問題,蘿蔔和棒子如何出?

海運業界則認為,美國雖已訂出海運改革法案,預料美國總統拜登會很快簽署頒布實施,但是美國是法治國家,必須尊重市場機制,估計只能透過嚴格的監督,讓船公司自我節制,謹慎處理運價。

美國曾經擁有兩大貨櫃船公司,其中美商海陸運輸公司(Sea-Land)是全球首創貨櫃運輸的船公司,於1956年4月26日首次運送了58個35呎櫃;美國總統輪船公司(APL)經營貨櫃船運也是有聲有色,在1960年至1990年,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這兩大船公司在台灣海運市場擁有領先地位,缺艙位的託運人,曾經傳出私下以每個貨櫃1百美元的回扣,爭取這兩家公司的艙位,也曾有業務主管因客戶在襪子偷藏錄音機,錄下談判回扣內容,遭到公司開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隨著亞洲船公司的興起,兩大美商輪船公司營運狀況每下愈況,1997年11月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賣給新加坡海皇輪船,相隔兩年,1999年11月,美商海陸賣給丹麥馬士基航運,2016年,海皇又將美國總統輪船公司賣給法國達飛航運。

其實在更早,有一家美利堅輪船(US LINE)原本業經營得不錯,後來造了當時約4千多箱(20呎櫃)的超大型高速貨櫃船,但因油價高漲,高速船太耗油,加上貨載不如預期,在1987年3月宣告倒閉。

目前全球30大貨櫃船公司當中,美國僅有一家美森輪船(Matson)名列全球第22大貨櫃船公司,而小小的台灣,卻有4家貨櫃船公司名列全球20大,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至今年5月6日為止,長榮排名全球第6、陽明第9、萬海11、德翔18。

我國有了4大貨櫃船公司,在全球艙位最缺的時段,交通部航政司還能協商這幾家公司提高留給台灣客戶的艙位,甚至派出多趟加班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