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發「氫能運用藍圖」首版 劉文雄曝:未來發電須靠氫能

▲工研院長劉文雄 。(圖/記者吳康瑋攝)

▲工研院長劉文雄 。(圖/記者吳康瑋攝)

記者吳康瑋/綜合報導

工研院今(27)日發表「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工研院長劉文雄指出,要做好氫能運用就一定要跟產業鏈結合,團隊也在今年年中組成一個跨中心的小組,並與中油、台電、中鋼等單位配合。而這段時間裡,同仁們非常努力,動員所有產業攜手推動技術成長,令自己非常感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文雄指出,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地區發布國家氫能策略,國發會宣告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中,電力來源有9%到12%仰賴氫能。若沒有大家攜手合作努力,可能連氫能運用策略藍圖的第一版都無法產出,此外,還有來自各國的研究專家,不只跟日本的氫能研究機構交換意見,還幫助我們跟國外機構交換意見,希望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成功邁向2050氫能永續。

淨零碳排浪潮席捲全球,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的氫,也成各國積極追求的目標。值此推動氫能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工研院於今(27)日召開「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發表會」,邀請國內外重量級產官學研代表參與,提出臺灣在未來30年氫能科技推動的進展方向,展現團隊氫能技術研發成果,共同力助臺灣氫應用發展推動氫能新經濟,厚植未來競爭力。

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指出,氫能是臺灣邁向淨零排放路徑上的重要角色,因應未來臺灣氫應用發展,經濟部積極透過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結合公部門與國營事業資源,共同合作規劃國內氫能發展政策及應用,並已規劃短期內投入經費於氫能應用、氫輸儲及國際合作前置準備等工作。

▲工研院發表「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圖/記者吳康瑋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怡鈴指出,工研院這次整合各領域專業團隊,擘劃臺灣的氫應用技術藍圖,期許未來鏈結國營企業及國內業者促成國際投資合作,以加速臺灣氫能技術建立及帶動產業發展。

工研院指出,根據該藍圖規畫,臺灣將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方式,並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以降低碳排。在工業應用上,鋼鐵與石化產業則可利用氫氣治金、鋼化聯產及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以及半導體製程所展生的大量餘氫亦可加以回收發電。

工研院指出,在交通載具上,團隊依照國發會淨零碳排路徑預估,臺灣2050新掛牌道路用車全電動化,預估2050全年達40萬輛。其中高載重、長途運輸的如大型客車與貨車,更有25%將以氫燃料發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藍圖規劃中,建議可在臺灣西岸分別設立北、中、南三大氫應用園區,包括:搭配北部既有電廠改以混氫發電、中部離岸風電規劃綠氫生產,以及南部既有石化鋼鐵聚落的氫應用。


工研院指出,零碳排的氫能應用為世界趨勢,也是臺灣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必要選項,高效率的氫應用技術更是臺灣在全球氫經濟競爭下勝出的要件,現階段已投入研發多項跨領域的氫應用技術,包含氫氣的燃料電池系統、提供未來氫能車所使用的高安全儲氫瓶、運用在半導體產業的工業餘氫發電系統和未來利用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電解水的產氫系統等。

▲工研院長劉文雄。(圖/記者吳康瑋攝)

除了這次發表的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外,工研院亦將持續與亞太氫能發展具領導地位的日本及澳洲交流請益,協助國內產業掌握國際市場趨勢布局,開創產業新商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