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泰雙雄讓淨值「瞬間」長大 這1家4年前也曾玩過

▲▼潤泰全(2915)副總李天傑(左)、潤泰新(9945)協理陳柏宇今(28)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圖/記者賴志昶攝)

▲▼潤泰全(2915)、潤泰新因轉投資南山人壽之故淨值大減,先後二次赴交易所召開重訊記者會說明。(圖/記者賴志昶攝)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潤泰雙雄潤泰全(2915)、潤泰新(9945)受轉投資南山人壽淨值大減拖累,趕在半年報要在8月中旬公布前,用變更會計政策搶救淨值,但新淨值還是雙雙大幅縮水,總計一口氣蒸發1,293億元,潤泰全每股淨值更一舉跌破10元,正式財報公布後將面臨無法融資、融券窘境,但至少去除先前傳出恐下市疑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這一招讓淨值「瞬間」長大作法,另一家上市公司大同(2371)其實也採行過,大同透過改變2018年財報會計政策,放大不動產價值,公司在大幅虧損下淨值仍然成長,淨值力撐在面額以上,化解被禁止信用交易的危機。

所謂淨值,指的是資產減去負債後數字,淨值更能彰顯一家企業財務體質。

潤泰全、潤泰新如何讓淨值變大,就是改變會計帳計算模式,把投資性不動產由成本(買進時價格)改採公允價值(市價)衡量後拉升淨值。

簡單用一個人身家來比喻,多年前買一棟台北市房子800萬,這幾年房價飛漲,這一棟房子市場價格也來到3000萬元,這一人個身家不計算其他資產,就從800萬元飆升至3000萬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在轉投資公司南山人壽淨值大縮水波及,這一次緃使採用變更會計項目來拉升淨值,至第2季底止潤泰全、潤泰新調整後淨值分別只剩40億元和282億元,每股淨值僅約各約 5.73 元和 13.41 元,潤泰全更祭出增資3.7億股規劃。

為什麼會計帳可以更改計算方式,這要從10年前說起。2013年我國開始導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依規定企業持有投資性不動產可以採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但開放之初,金管會暫未允許企業選擇公允價值模式,遲至一年後(2014年起),金管會才同意實施二種評價方式都可。

再來看老牌資產公司大同,光是「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及「投資性不動產淨額」,就佔大同公司資產超過一半。

大同2018年財報就是針對「投資性不動產」改變會計政策,將由原來的「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雖全年大虧332億元的大同,每股淨值不跌反升,每股淨值14.5元,創下3年新高,也躲過禁止信用交易的命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上市公司規定,若每股淨值掉到10元以下,投資人無法採行信用交易,亦即融資融券;若跌破5元,會被打入全額交割;若跌破3元,改採分盤集合競價交易;若淨值為負數,會被強制要求下市。

財務主管分析,自從金管會開放投資性不動產衡量可以採行公允價值模式後,經觀察實務上多數企業仍選擇採用成本模式,並於附註揭露公允價值相關資訊,對於企業來說,用成本法可以少繳稅,若採用公允價值要多繳稅但報表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