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年賺近兆元還不夠 5款台灣人最愛行動支付強拉業績

▲LINE Pay 將推出全新改版,但在10種狀況下,用戶無法正常使用。(圖/LINE Pay提供)

▲台灣人愛用行動支付。(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吳珍儀/綜合報導

因應未來趨勢的發展,金融服務業的版圖正快速變革。KPMG安侯建業針對金融業未來發展態勢做出報告,認為各項通路業者的行銷App,背後均有銀行扮演重要金流,金融產業間的界線逐漸模糊,銀行業也期望打造能融入客戶生活日常的情景金融,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資策會統計2021年,國人使用行動支付根據資策會統計2021年,國人最愛使用的通用型行動支付第一名
為Line Pay(28.1%),第二名為街口支付(15.5%),第三名是Apple Pay(9.7%),第四名是Easy Wallet(6.2%),第五名是玉山Wallet(5.1%)。

KPMG安侯建業今(5)日連續第四年推出《2022台灣銀行業報告》,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券)去年稅前大賺近9,366億元,年成長38.7%,淨利息收入增加而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KPMG指出,展望今年2022年台灣多家金控因認列旗下子公司防疫保單理賠損失而衰退,但臺灣銀行業目前的表現卻相對突出,除國內放款業務維持穩定,海外資金回流與政府鼓勵民眾消費成為獲利成長的主要助力。財富管理等業務持續增長等因素,亦是幫助本國銀行營運表現再創佳績的重要推手。

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主持會計師李逢暉說明,傳統金融服務業者,逐漸開始發展「平台服務(Platforms)」的經營,新興市場參與者的加入,使「金融服務生態圈(Ecosystems)」隨之而生。

金融產業的界線逐漸模糊,對於金融服務提供者而言,他們開始擬訂因應未來趨勢的策略及投資,以掌握市場利基。而現今的金融服務消費者,在意的是金融服務的價值、便利性及安全性,並期望擁有一個專門針對其特定需求打造的金融服務生態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逢暉指出,透過導入平台與生態圈的新興營運模式,銀行可以將其原有的銀行服務模式(如存放款、交易服務)及市場優勢(如客戶規模、銀行特許執照、資本優勢等),結合創新價值主張,以深化與客戶的關係。

疫情不只是企業數位轉型催化劑,也驅動許多消費大眾跨出使用數位服務的第一步。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協同主持人暨銀行業主持人陳世雄表示,民眾因疫情不出門,網購及美食外送平台所帶動的無接觸支付商機持續增加,加上各家銀行推出綁定電子票券提供額外優惠,讓更多民眾轉而嘗試使用行動支付交易。

陳世雄說明,各項通路業者的行銷App,背後均有銀行扮演重要金流,期望打造能融入客戶生活日常的情景金融。因此越來越多銀行要求綁定信用卡或是帳戶,進而賺取客戶忠誠度,藉由洞察用戶交易數據,創造多元生態圈,融入民眾的食衣住行育樂,創造更多商機。

陳世雄補充,2020年之後金融業投入數位金融的預算逐年增加,其中在「技術面」投入最多資源的,莫過於資安與監理科技,因為金融業無法因客戶個資外洩或是防火牆被破解,而使公司或是客戶受到重大損失,且除了實際的金錢流出外,商譽也將受到負面評價。隨著線上交易次數暴增,金融業更需要加強資安防護,並確實執行主管機關各項指引,讓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務不中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