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不能依賴台灣! 學者示警美晶片法案影響台供應鏈

▲美國今年8月立法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 目標於美國本土建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圖為半導體晶片 。(示意圖/路透)

▲美國今年8月立法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 目標於美國本土建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圖為半導體晶片 。(示意圖/路透)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台灣為全球晶圓代工重鎮,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對外表示,目前晶圓先進製程集中於台灣,直言美國不能持續依賴台灣供應晶片,力挺美國晶片法案通過立法,支持高階運算晶片於美國本土製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西洋理事會上周四邀請雷蒙多出席活動,她並在會中公開表示,經由部分美國企業的首席執行長告知,有愈來愈多的美國企業考慮將業務從中國大陸撤出,其中不乏已在中國大陸發展數十年的製造業,並強調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應該留在美國本土。

美國總統拜登已於今年8月9日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該案承諾美國政府將在未來五年共投資520億美元在半導體產業,另外編列100億美元預算,在美國各地建立區域技術中心,投資人工智慧、機器人、量子運算等新技術研發,並大力投資相關教育及基礎研究,法案的整體投資金額高達2,800億美元。

對此,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在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大規模補貼半導體製造後,美國新半導體製造廠商將擁有補貼後的市場競爭優勢,足以吸納美國品牌廠商的代工訂單,減少美國晶片進口依賴。

對於台灣半導體製造商而言,吳大任指出,在美國晶片製造產能開出後,除將面對新增的美國強勁競爭對手外,更可能逐漸失去與美國品牌廠商的互補關係與技術移轉機會,未來將更難維持足夠的技術水準與市場競爭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大任也提出示警,一旦美國半體產業成功整合製造部分,形成完整的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美國品牌廠商必定減少對台灣晶片代工需求,嚴重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提醒政府與相關企業亟需儘早研擬對策因應即將到來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