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移機懶人包 拜登爆張忠謀妻1舉動「我對這家公司欠很多」

▲▼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圖/台積電提供)

▲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自爆「欠這家公司很多」。(圖/台積電提供)

記者高兆麟/台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美東時間12月6日(台北時間12月7日凌晨)舉辦移機典禮,現場冠蓋雲集,美國總統拜登發表約15分鐘演講,親口感謝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率團打造美國半導體生態系,力讚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讓1987年的公司成為全球巨頭的人」,拜登爆料指出,「Sophie(張忠謀妻子張淑芬)曾參加我的第一次參議員競選活動,我對這家公司欠了很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拜登力讚台積電對美國半導體的影響力讓亞歷桑納州「很幸運」,他也幽默點名蘋果執行長庫克、美光科技總裁兼執行長桑傑(Sanjay Mehrotra)等人到場,拜登幽默表示,蘋果只是台積電的「小客戶」,占該公司營業比重25%至35%,拜登對庫克說:「我希望他們(指台積電)對你好。」引發哄堂大笑。

▲美國總統拜登(中)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相談甚歡。(圖/台積電提供)


《ETtoday》新聞雲彙整這場冠蓋雲集的世紀典禮6大重點,不難看到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能觀察台積電如何以製造實力發揮政經影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美國總統拜登站台

為了歡迎台積電在亞歷桑納州設廠,高齡80歲的美國總統拜登親自站台,發表長達15分鐘的演講。拜登致詞時指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製造的晶片,「是地球上最先進的晶片,將能為iPhone 和 MacBook提供驅動力」,蘋果先前得從海外採購晶片,現在他們將能夠把供應鏈帶回美國,「這可能顛覆遊戲規則」。

除了拜登以外,包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亞歷桑納州州長杜希等人也都與會,台灣方面則有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駐美代表蕭美琴共襄盛舉。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重量級嘉賓雲集。(圖/台積電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總投資金額上兆、列入外國投資美國歷史紀錄

亞利桑那州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該廠目前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4年開始生產N4製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為 400 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年收入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63億元),為亞利桑那州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3、蘋果等4大客戶聲援

蘋果執行長庫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等人到場見證,來台參訪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透過個人推文表達歡迎。庫克表示,未來大部分蘋果產品使用的晶片都會在亞歷桑那州廠生產,這些晶片將能驕傲地印上「美國製造」。拜登也表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製造的晶片,「是地球上最先進的晶片,將能為iPhone 和 MacBook提供驅動力」。

超微半導體CEO蘇姿丰表示,超微(AMD)希望成為台積電2間晶圓廠的大客戶,並致力於和台積電與整個經濟生態系密切合作。黃仁勳直言台積電此舉「改變半導體遊戲規則」。

▲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圖/台積電提供)

4、創造美國破萬人就業機會

劉德音表示,位在亞利桑納鳳凰城的台積電廠房光是在建築期將會創造3.1萬個工作機會,並會創造額外1.3萬個高薪科技工作機會,包括4500名台積電直聘員工。

5、亞歷桑那州成半導體重鎮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占地約445公頃,約為半個新竹科學園區大,超過台積電目前在台灣各廠區佔地總和。

在台積電之前,半導體龍頭英特爾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2021年又宣布斥資200億美元(新台幣5548億元)新建2座晶圓廠,預計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Chandler)園區工廠將由目前4座增至6座,台積電則在當地州長杜希(Doug Ducey)招商宣誓打造「小台北」的情況下,亞歷桑納州大鳳凰城地區將成半導體重鎮。

▲美國總統拜登(中)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由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及總裁魏哲家(左)陪同。(圖/台積電提供)

6、去台化與毛利率變動法人關切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創辦人張忠謀都對台灣人才是否因此外喊話「不會」。劉德音認為,不會有人才外流問題,他說,台積電在台灣有5萬多位工程師,外派工程師是發展台積電海外布局、張忠謀則表示,台灣有很好的晶片生產能量,「嫉妒的人非常多,羨慕的人也很多」,他認為因為晶片非常重要,很多人為了國家安全、賺錢等各種理由,希望在他們國家生產更多晶片,不過台積電不可能把生產分散到那麼多地方。

不過,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台積電赴美設廠後對公司整體毛利率是否帶來影響,長期毛利率53%的目標能否維持,預料將在12月10日首場海外法說會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