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6000元?49%民眾沒繳綜所稅...財政部:還有2種稅超徵

▲▼財政部揭牌儀式。(圖/記者陳韋帆攝)

▲財政部表示,超徵稅收的項目包括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營業稅等。(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

財政部將在明(10)日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目前去年前11月全國賦稅收入3兆797億元、年增13.6%,首破3兆元大關,超徵預算3554億元,預估加計12月稅收後全年超徵數可超過4500億元,成為普發6000元現金的根據。至於超徵稅收的項目包括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營業稅等,後2項與企業、民間投資消費有關,「沒繳綜所稅不能列入還稅於民行列」的說法恐有爭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財政部對營所稅預算編列與徵收流程說明。(圖/翻攝財政部官網)

媒體報導指出,2020年綜所稅逾646萬繳稅戶數中有49%免繳所得稅,是否適用「還稅於民」有爭議,不過財政部指出,稅收超徵的原因主要來自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綜合所得稅徵收高出預期所致,外界認為綜所稅申報戶近半不用繳稅沒道理在「還稅於民」的行列,有所誤解。

財政部官員指出,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戶數646萬戶中雖有近半未達繳稅門檻,但民眾日常生活購物時課徵的營業稅、企業因民眾消費獲利而繳納的所得稅,都在稅收超徵的範圍中,若「還稅於民」的對象只鎖定綜合所得稅,並不合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官員也強調,稅收兩年前就估了,例如111年就是109年就開始估算作業,實際上距離將近2年時間,當初估的時候參照當時情勢,有疫情警戒第三級、國際情勢如俄烏戰爭等因素,因此也不敢太樂觀,只能按當時經濟成長率來估算。

官員表示,當時估算所得稅是以落後數據推估,因為111年申報是按照110年的所得,所以基本上整個經濟情勢當初估算的時候,其實沒辦法預期實際上執行得這麼好,但財政部還是會盡量精進,運用科技來估算的精準一點,但其實預算編列制度,所有稅都是依法核課。

若以去年前11月實徵淨額與去年同期比較,營所稅大增3237億元或46.9%,累計前11月實徵1兆138億元;綜所稅也不遑多讓,累計1至11月實徵62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13億元或24.3%,官員解釋,主因是盈餘分配及薪資所得扣繳稅款、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皆呈現增加所致。

另外,民眾購物時核課的營業稅(又稱消費稅)前11月實徵淨額5337億元、年增412億元或8.4%,也為稅收超徵助攻不少,財政部官員分析,主要是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礦產品、化學品、電子零組件、小客車等稅額增加,以及適用外銷零稅率的營業人申請退稅增加,交互影響造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