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驟逝,央行今(6)日發文悼念,並曝露朱雲漢在2012年公開力挺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的小故事,透露朱雲漢曾為彭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停止國內法人辦理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一事討公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朱雲漢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臺大政治系合聘教授,並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1956年2月3日出生於臺北市,1977年畢業於臺大政治學系,1979年取得臺大政治學碩士學位,而後於1987年取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研究專長為政治學方法論、國際政治經濟學、東亞政治經濟,以及民主化等。
朱院士自1998年起任教於臺大政治系,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3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曾任國科會人文處政治學門計畫審議人及諮議委員;2012年7月當選中研院院士,成為自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一位是胡佛院士),並於2016年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朱院士是戰後臺灣出生的政治學者中,首位中研院院士,亦為首位世界科學院院士)
馬克思曾提出,政治係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描繪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朱院士的主要專長雖為政治學領域,但對政治經濟學等相關領域亦頗多涉獵,並常在報章媒體撰寫專欄文章,暢談其經濟觀點。他曾於2016年6月在《天下雜誌》以「IMF內部開砲 反思新自由主義」為題撰文指出,IMF研究部門思路的轉向,雖未必馬上預告春天的到來,但對長期以來對資本帳完全自由流動抱持疑慮的央行彭前總裁淮南而言,是值得歡迎的遲來正義。
其實,早在2012年3月,朱院士赴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研究所(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Research Institute, JICA Research Institute)擔任訪問學人時,在其發表的「揭開東亞經濟韌性之謎:以台灣為例」(Unraveling the Enigma of East Asian Economic Resiliency: The Case of Taiwan)研究報告中,即推崇彭前總裁的高瞻遠矚。他指出,在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期間,臺灣是少數相對安然無恙的亞洲經濟體之一;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臺灣吸納衝擊的能力亦再次被證明為相當良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朱院士並提及,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批評彭前總裁停止國內法人辦理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on-Deliverable Forward, NDF)交易有違自由化的某周刊記者,在升任為總編輯後,於2009年公開在專欄上向彭前總裁道歉,坦承其當時太過天真、太過相信華爾街之士的說法。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於本年2月6日在官網悼念,朱院士的離世,是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他對發展我國政治學的貢獻,以及推動臺灣與國際學界的緊密合作,都將永遠為臺灣政治學界所感念,並為國際合作夥伴與好友們所深深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