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媒體拚2027廣告營收50億 Google總座拋「君子不器」:要以人為本

▲▼ETtoday2023新媒體趨勢分享會,Google台灣 林雅芳總經理。(圖/記者徐文彬攝)

▲,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結合線上線下已是當今備受關注行銷模式之一,一場由《東森新媒體ETtoday》所舉辦《ETtoday 2023新媒體趨勢分享會》座談會上,與會的專家包括Google台灣區總經理林雅芳、LINE Taiwan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俞蓉,會中建議新媒體發展要思考「怎樣把on line的人帶到實體,又讓實體的人走向on line」,更點出過去品牌是以商品為中心,現在則是要朝向「以人為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媒體》一直是業界的佼佼者,自2011年創立以來,如今邁入第12個年頭,不僅線上日均流量穩定擁有1,900萬、總粉絲數2,900萬的數位觸及,由OMO廣告業務平台整合的「線上數位X線下家外廣告」服務,也屢次創造極高話題及廣告成效。

《東森新媒體》董事長王令麟在座談會前致詞時也喊出,目標2027年東森新媒體將成為台灣營收第一名、年廣告50億的媒體服務平台。

新媒體事業在市場上面對激烈兢爭,林雅芳以Google導流業務為例,建議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世代,品牌可提早布局用「AI」獲客。

林雅芳說明,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至今已3年多,在消費者調查報告卻發現,過往,消費者在購物時會在意理性面(促銷、價格便宜、特定通路訊息等),現在會在乎感性面(品牌信賴度、形象,甚至有無注重社會公益等)和自我認同連結。
 
在感性因素裡,林雅芳也看見一些有趣的現象,首先,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觀念更加先進,不僅產品要夠吸引人,還要是可信賴品牌,顧客會反覆確認所有需求被滿足才會啟動「購買」這個動作。
 
以往是品牌以商品為中心,現在要朝向「以人為本」,想要對焦,林雅芳說「須『善用』AI大數據解決」,但是要記得,是將大量資料經過消化,進而結合人、事、時、地、物,而非給特定觀點要機器幫忙決定。
 
林雅芳也輔以Google「身體力行」的三個實例,讓觀眾理解消化與結合,其中一個故事是加州每年夏天都會發生野火,Google和當地政府、團隊合作,將很多環境訊號結合去預測野火蔓延的方向,幫助當地消防團隊,若下一次意外又再度發生,可用最快的速度去撲滅野火。
 
在消化與結合之前,是聚焦客戶需求面,林雅芳建議可透過6種思考模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從人、事、時、地、物蒐集會資料等。
 
第二,受眾群是想要購買商品,還是只是想要了解。

第三,思考品牌想要傳遞的訊息面進而去補足技能;第四,補足了技能之後,就要透過技能去補強能力。

第五,要找出品牌信念和價值之外,要時時問自己調性有無朝「永續發展」的面向走,以及值不值得被信賴。
 
第六,自我檢視個性特質,比如可問問自己「我是一個什麼樣的牌子」,或者問別人,一聽到自己的品牌會有什麼感覺,一邊審視,一邊調整。

和東森新媒體在同一天出生的LINE,在12年的期間,就達到全台2,300萬人口,但使用LINE的用戶就高達2,100萬用戶的佳績。王俞蓉揭密,他們的核心就是,「怎樣把on line的人帶到實體,又讓實體的人走向on line」,一個品牌要擁有龐大用戶量,必須要去思考要如何透過科技力量,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是對LINE來說,通訊軟體競爭品牌不是只有Line,還有WhatsApp、Messenger等競爭對手,想勝出,「需產生樂趣」,因此,LINE就多了「貼圖」這服務,且不斷推陳出新,多元且富有樂趣至今用過的人均讚不絕口,根據LINE內部統計指出,貼圖總數量已高達900萬組。
 
「常有人說行銷、打廣告就是花錢,但其實不見得。」林雅芳強調,其實AI可以是「獲客量」加乘工具,幫忙找到目標受眾,解決「超出單位成本」的擔憂。
 
但是,她也在現場拋出「君子不器」四個字,這句成語是比喻君子體用兼備,不能只一才一藝,一如各品牌均「有頭有臉」,在使用AI去達到期望值的同時,不能忘了和受眾對象建立可信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