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戰之罪?壽險業配息退步關鍵「資產重分類」 專家:監理搖擺也是問題

▲防疫保單,壽險業,淨值,增資,金管會,產險,金融業,銀行,保險。(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壽險業「資產重分類」恐也將壓縮金控配息。(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據14家金控揭露2022年底財報,一位不具名的金融業人士直言,壽險子公司資產重分類讓部份金控「其他權益」回補,但把今年可分配盈餘算進去,還要再扣掉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所需金額,一樣壓縮到配息空間,這也是監理態度搖擺造成的隱性危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4家金控財報出爐一段時間,突顯股債減損,攸關配息的「其他權益」科目,旗下壽險子公司加上其他壽險業,被美國暴力式升息害慘,有十餘家業者投資國內外股票約1.84兆元,去年底驚現2,500億元的未實現評價損失,該名人士指出,這代表著股票能實現的資本利得並不多。

股債雙跌害慘壽險業,因此,去年有六家壽險公司在10月1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但「海水退了,就會知道誰沒穿褲子。」這位人士直言,業界「資產重分類」暗示一件事,那就是過去過度貨幣寬鬆,讓金控容易取得資金,產、壽險業用保單吸收過度存款,需要分配進行投資,而政府又開放金融業可投資海外,但在未顧慮、未測試海外資產、風險管理、投資能力,就很容易引爆流動性風險等問題。

根據財報,金控雙雄海外債部位高,富邦金第4季虧損367億,全年洛利從2021年1,445.59億,EPS為10.78元,縮水到2022年僅剩469.26億元、EPS3.35元;國泰第4季虧損逾165億,EPS從2021年的9.49元降至2.31元,啟動150億元增資解決流動性不足。

「金管會法規反覆無常、監理上的怠惰也恐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該名人士指出,金管會出手解救壽險業淨值,適用於10月1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按攤銷後成本(AC)衡量的資產,卻忘了壽險業昨是今非,金管會的同意此措施實屬本末倒置,其實,早就該提早接軌IFRS 17,讓資產負債面能反映真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面對現金股利發放爭議,主管機關接獲投資人陳請、表達關切之後也同意金融機構自行決定,最近面對金控業者爭取允許動用資本公積、法定盈餘公積,發放現金股利一事,也表示將研議訂定相關規範,但還是放給金控自行決定,不過,今年第一季壽險業投資台股情況已有好轉,不少公司趁機實現股票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