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訪哈佛座談 喊話「台灣需要好的CEO」:當成公司來Run

▲郭台銘與哈佛學生座談,開拓AI願景。(圖/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郭台銘與哈佛學生座談,開拓AI願景。(圖/郭台銘辦公室提供,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訪美「科技經濟開拓之旅」在美東時間30日傍晚,以「Healthcare AI 」為主題,於波士頓與哈佛大學學生交流,暢談台、美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合作願景,分享如何從全球工業化進程中學習經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問答環節中,郭台銘表示,他已不再為錢工作,而想為年輕人做事,並且心心念念的是「怎麼樣能讓台灣變得更好?」台灣未來如何重新定位,與紐約灣、舊金山灣和東京灣結合,是很重要的課題。

在結束華盛頓特區和馬里蘭大學訪問行程、簽訂MOU推動台、美Industrial AI合作之後,郭台銘向此行「三個AI (Industrial AI、Healthcare AI 、Society AI)」的第二步邁進。抵達波士頓,除了與哈佛大學學生交流,郭台銘還接著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餐敘,梳理台、美在健康醫療領域合作的制度性框架。

郭台銘在與哈佛大學生進行交流時,首先分享他在1974年創業後的第6年、也就是1980年左右,到波士頓找客戶的小故事。他在波士頓第一個客戶是,堪稱台灣之光的「王安電腦」創辦人王安博士。至今印象深刻是,每當他拜訪完客户,開車趕往機場,在過隧道時,最怕遇上塞車,「塞車,是城市繁榮的象徵,彰顯波士頓是一個科技、人文城市,還兼具熱情與溫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台銘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全球工業和經濟的改革發展,強調台灣未來必須「重新定位」。關鍵密碼在於,如何在下一次工業革命,發揮創新精神,進行AI和健康革命,「台灣一定得搭上這班列車!」也因此,他此行的「科技經濟開拓之旅」,陸續訪問了華盛頓特區、波士頓、舊金山和洛杉磯,接下來,還計畫訪問東京,走訪全球重要的科技走廊。

看到美國始終鼓勵創新,持續發展教育和科技,郭台銘相當有感。他提到,波士頓是科技、人文重鎮,台灣如何起而效尤、拉近距離,或將來要走向何方,一直是他思考的問題。

在與學生問答過程中,對於全球化議題,郭台銘坦言,現在全世界彼此缺乏信任感,全球貿易分工體系,受到「地緣政治」的衝擊;但若能與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合作,並開拓中東、印度、東南亞市場,對台灣來說,未嘗不是個契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醫生水準高,台灣的健保體系又十分健全,至於健康醫療產業如何提升,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指引和拓寬合作。

郭台銘也提到,他日前在馬里蘭大學說,台灣領導人對產業、工業不了解,不是說不需要法律系,而是「徒法不能以自行」。將來台灣必須重新定位,應該重新思考,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

郭台銘說,任何一個統籌資源分配的人,本身就應具備對工業和科技的了解,知道如何分配資源,不能光是靠別人告訴他,「台灣需要一個很棒的CEO,把台灣當成公司來Run,即使有再多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對於郭台銘為台灣貢獻心力,學生當面表示感謝。郭台銘回應指出,過去經營公司,力量有限。若想造福更多的人,就要把賺進來的錢花出去,做有價值的事。例如,捐贈癌症醫院或買疫苗都是。對他來說,錢只要夠花就好。

郭台銘說,現在他每天依然工作16、17個小時,但已不再為錢工作,而是想多為年輕人做一點事情,並思考如何讓台灣變得更好?這不僅是他的理想、還是他的目標。

會後,郭台銘在受訪時提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要由科技領航,至於如何實現,他還需要花時間來思考。他也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曾提出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同樣地,台灣未來該如何重新定位,至關重要。如何把餅做大、把科技往上帶,讓年輕人未來有希望,不再面臨低薪困境,領導人必須要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如果沒有,「大家手上寶貴的一票,就等於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