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鄭威宏:中概股高本益比開始鬆動

文/鄭威宏

中國金融拉警報,中港股市大跳水,也讓台股中概股看起來偏貴,暫時成為投資上的負面表列,不少公司上檔壓力不輕。

低基期效應總是投資市場一直存在的焦點,但回顧金融海嘯發生後,美股年年漲,每年都有人說準備要回檔。相反的,陸股則是年年跌,本益比跌破十倍,低基期效應卻起不了作用;加上今年資金格外緊俏,陸股再度成為全球主要股市報酬率最差的市場之一,也使台股中概股股價大幅受到壓迫。

中租仍有評價上的制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大幅修正的因素環繞在中國版金融風暴上,受此影響,中國四大行庫股價重重摔下,若以去年全年EPS計算,本益比皆降至五倍,若改採今年的預估獲利(彭博估值),目前除了工商銀行(1398.HK)外,三大行庫本益比通通跌破五倍。

因此,目前中國金融股已成為投資市場的負面表列,回到台股來,連結最深的無非就是F|中租,過去擁有一二至一五倍的本益比,主因也是因為中國租賃市場快速起飛,今年第一季中國市場獲利貢獻占比更是高達四七%。

不過,目前中國市場延滯率(延滯金額/本金餘額)從去年同期不到三%,大幅增加至四.五%,即使中租風控能力備受肯定,第一季延滯率僅三.五%,但市場仍對後續延滯率的維持打上大問號。

再者,不論延滯率是否提高,但股價中短線的波動,其實就是反應人心的變化,即使事後看來當時營運變化並不大,但中短線上市場願給予五倍還是十五倍本益比,全都是投資人當下情緒所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上港股中同樣以租賃事業營運為主的遠東宏信(3360.HK),股價下跌後,目前本益比(以今年獲利預估)已降至六.六倍,相較於目前中租約十倍本益比,股價不是沒有再下跌的理由。

不過,每個股市參與者對風險意識的感受程度不同,比價效應並非一定就會出現,而且,近期中租股價創下今年來新低後,開始出現技術面掃停損後的轉折反彈,年線位置是否站穩,將是後續觀察重點。

除了金融股的壓力外,整體中港股市壓力也很沉重,以最新彭博社資料顯示,今年大跌後的上證、恆生指數、國企股目前本益比分別為一○.八、九.七及七.五倍,而且,過去一向不以殖利率作為訴求,也在大跌之後,殖利率也分別提高至三.○五、三.六及四.三五%。

水泥、百貨股壓力不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陸、港股表現如此低迷,相較於台股「類」中概內需股(包括F|金可、潤泰全等中國題材較強烈共五六檔股票),其簡單平均本益比(未計算股本加權)約二○倍,今年預估殖利率三.八八%相比,若比價效應發酵,自然大幅增加股價潛在賣壓,也使得多數中概股暫時成為投資上的負面表列,本益比可能存在修正空間。

當中,跨國型法人會操作的標的中,台股水泥股壓力可能較大些。中國水泥股受到近期總理李克強推出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十條措施(被稱為國十條),拉高後續業者的營運成本,加上習李上台後,公共投資並未大幅拉高,預估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名目成長僅約二成,不如去年底市場預期的二至三成,導至類股股價大跌。

目前中國最大水泥廠海螺水泥(0914.HK)本益比(以去年獲利計算)約一四.四倍,第二大的中國建材(3323.HK)僅五倍(因一次性獲利入帳),台泥國際(1136.HK)一二.八倍、亞洲水泥(0743.HK)一○.六倍,反觀台泥、亞泥本益比仍超過十七倍,上檔壓力就更重。

另外,近期公布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大陸整體消費者信心持續下滑,創下近一年來新低,對於需求彈性較高的產業而言,都將面臨較沉重的壓力。當中,百貨通路、餐飲股過去就是高本益比的主要族群,也是可能被調整評價的震央。

像是麗嬰房、安心、F|美食本益比皆超過二○倍,獲利表現也持續衰退中,股價的潛在壓力不輕。而王品、F|東凌等個股,雖然本益比不低,但公司獲利持續增加中,相對之下壓力也較輕。

除百貨通路外,汽車類股也是值得留意的重點。原因在於汽車並非民生必需品,經濟學上屬於耐久財的一種,需求彈性更大,因此,即使目前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異常突出,但若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下,最終是否反應到汽車銷售,投資人應仔細觀察後續中國車市需求變化。當中,裕日車、胡連、F|廣華、怡利電、正新等,都是中國市場比重較高的公司。

民生概念股逢低布局

不過,籌碼鎖定股的表現也仍舊強悍,代表股為近期大股東以每股五○六元轉讓六%股權的F|金可。雖然大手筆轉讓顯示大股東已開始出現下車的現象,但換個角度想,法人願意以如此高的價格接手大量股權,表示個股還有操作空間。

而若以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既然每股超過五百元的股價還是有外資搶著要,那擁有金可達一八%的寶島科反而是進退皆宜的標的。(全文未完)

詳情請見《先探投資週刊》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