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吳欣盈促「設主權基金」 學者看法兩極

▲主權基金公聽會。(圖/記者陳依旻攝)

▲主權基金公聽會,學者看法兩極。(圖/記者陳依旻攝)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立法院財委會今(10)日召開公聽會,討論修正《中央銀行法》並動用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立委吳欣盈促修法,「保守政策沒有生產性」;而會中,學者看法兩極,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同意台灣需晴天儲量,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權基金行不通,「類主權基金」也可以;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黃朝熙則建議,立專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主權基金顧名思義為政府的基金,多為石油等自然資源收入、政府財政盈餘等國家財富,目的在於創造更多的財富,操作原則為偏重較高風險與低流動性的資產,以換取較高報酬率,如股票、債券、私募股權、房地投資等,承擔較大的短期價格風險,主要國家都有設置主權基金,部分立委、學者提倡我國也要與時俱進。

「台灣不能沒有半導體,也不能只有半導體」,王健全表示,美中貿易對台灣有利,因為訂單會轉向台灣,但美中科技戰就不一定了,中國全力發展成熟製程,台灣將受到衝擊,雖然台灣推台版晶片法,但經費相對有限,租稅再怎麼優惠,還是要繳25%;觀察其他主要國家都有再補貼半導體,但台灣呢?最多10億美金,但美國1年100多億、歐洲也是100多億,日本將近7、80億,中國也有幾百億,相較之下,我國是「杯水車薪」。

「台灣產業政策不足就無法支持快速結構轉變。」王健全強調,台灣須強化半導體和其他產業的鏈結(農業/醫材/智慧製造),也很需要「類主權基金」,王健全表示,我國對「主權基金」有很多模糊論點的言論,比如全球「主權基金國家不多」,但其實很多產油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都有,就連最保守的日本也有,也有人擔心可能會出現濫權、濫用等,其實這是可以透過公開資訊的方式去揭露投資標的以及績效,由全民監督。

且我國不一定要框架在「主權基金」,「類主權基金」也可以,基金來源可以是央行孳息、基金,以及國發金金、勞退及退撫還有民間配合款,比例建議政府49%、民間51%,制度對了,一切就對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黃朝熙則強調不是反對,而是要成立專法;立委吳欣盈表示,已逾44位立委提案主張修法,提撥外匯存底10%成立主權基金,全球有170多檔,台灣1檔都沒有,既然多位學者、立委對主權基金有共識,現在不做待何時? 

觀察央行資產,以證券現金為主,每年投報率2.6%,假設台灣在1981年就設立主權基金,年化報酬率將成長到17倍,而不是現在的成績,台灣需要依循GIC模式,主權基金長期佈局,可無懼黑天鵝,央行應該要走出去,「貨幣政策不該過度保守,保守政策沒有生產性」。

學者、立委對此議題皆提出自身看法,那台灣是否應仿效他國,設立國家主權基金?央行認為,宜由政府整體考量,主要是台灣是否具備如石油收入、穩定財政盈餘等條件;而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及退撫基金,雖無主權基金之名,其實已有主權基金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