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期可靠性從去年初最低30%回到今年首季的58% 萬海改善率最高

▲基隆港北櫃場貨櫃裝卸作業現況。(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船期可靠性從去年1月最低30%,提高到今年首季的58.3%。(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丹麥海事數據分析公司Sea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顯示,今年首季全球航運公司、海運聯盟與貿易航線的所有時程表可靠性和平均延遲指標都有了顯著改善,船期可靠性從去年1月最低30%,提高到今年首季的58.3%,季增3.4%,年增24.9%;在全球前14大貨櫃船公司當中,可考性第一名是馬士基航運,改善率最高是我國萬海航運,年增34.1%。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兩年多,因為疫情造成碼頭、陸運與船員因為確診而出現的缺工、船隻被迫停航、船期大延誤等狀況,致使船期可考靠性低落,去年1月最低點時考靠性僅達30%,2021年全年平均船期可靠性低於36%,去年全球60多家貨櫃船公司船期可靠性提升到40.5%,今年首季的58.3%,讓船期可靠性恢復至接近疫前的水平。

Sea Intelligence統計顯示,所有船隻抵達的平均延遲時間提高到1.70天,與去年同期相較下降2.88天,而延遲船隻到達的平均延遲期為5.23天,比上年顯著減少2.43天。

另其針對全球排名前14的貨櫃船公司所做統計,可靠性最高的前3家是馬士基的63.6%、地中海航運的63.2%、漢堡南美的59.5%,我國長榮海運排名第6,可靠性有56.1%,萬海排第9,為53.7%,陽明海運在14家公司當中排最後,為49.9%,是唯一低於50%的公司,不過就改善率來看,陽明年增26.3%,排名第9;長榮年增率33.6%,排名第2。馬士基因為原本就名列前茅,改善率最低,為15.6%。

在改善率部分,每家公司都有二位數的年增率,其中四家公司的改善率超過30%,排在萬海與長榮之後的是地中海航運的30.9%,東方海外的30.8%。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家航運公司聯盟在時程表可靠性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同比改善,儘管只有2M和海洋聯盟在東/西聯盟交易中的表現優於行業,但也不到2個百分點。

貨櫃船公司在疫情期間雖大發疫情財,但是船公司的營運調度工作都特別辛苦,船隻候港時間動輒一到三周,遇到船員確診船隻要停航兩周,船員上船前要在旅館隔離一到兩周,船員下船要隔離兩周。

當時因多數國家不給更換船員,遇到船員短缺時要專程航行到有提供船員更換的新加坡、香港等港;另像緬甸等國因為客機大量停飛,船員出不來,只好高薪改聘他國船員;另因船員更換困難,大量船員在船上工作時間超過最高上限11個月,引發「海上人道主義危機」,有船員整整一年未上岸,出現嚴重身心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