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當盤子!一次搞懂ETF「折價、溢價」

▲▼ 千鈔,鈔票,存款(圖/記者劉維榛攝)
 

▲若有意投資ETF,務必收聽「不管啦!給我錢」最新一集。(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下同)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ETF受到許多投資人喜愛,《ETtoday新聞雲》財經節目「不管啦!給我錢」最新一集特別解釋何謂「折溢價」和「申贖機制」,如果有意投資ETF,務必收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節目之前曾提到,ETF有5個風險,包含被動式投資風險、系統性風險、追蹤偏離(追蹤差距)風險、折溢價風險、流動性風險。主持人強尼提到,淨值是ETF實際的價值,當市價和淨值有落差時,兩者差額即稱折價或溢價。

強尼表示,溢價太大不要下手,因為溢價買了等於賠錢,可以想像有一張只值100元的衛生紙兌換券,雖然被炒到600元,但也只能換100元的衛生紙,而會有這類情況的原因在於「投機風氣」,以及ETF申贖機制趕不上變化,才會導致溢價持續惡化。

ETF申贖機制是什麼?強尼先解釋ETF的運作原理,對一般的投資人來說,買ETF和買股票一樣,會先看股價,而正式名稱其實叫「次級市場」;而最基本的市場則是「初級市場」,看的不是市價,而是利用「實物申購」和「實物買回」機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強尼進一步說明,「實物申購」就是拿出依成分股權重比例的股票,交給管理機構,換回新單位的ETF,這過程中ETF單位數會增加,若用股票想像,就是股數變多,因為ETF是開放式基金,所以單位數可增減;至於「實物買回」則是把ETF單位交給管理機構,再依照權重比例拿回股票。

強尼表示,該機制可以確保ETF的淨值與市值接近,因為有套利空間存在。所謂套利機制,強尼透露,當一檔ETF市價高於淨值時,代表出現溢價,法人可買入ETF的成分股,這些成分股的價值會跟淨值一樣,再到初級市場進行實物申購,把成分股換成ETF單位,然後在市場上大量賣出ETF,就能賺到價差。

強尼接續說道,當ETF的市價小於淨值,代表出現折價,這時法人會在次級市場買入ETF,接著到初級市場進行實物買回,拿到一籃子的股票再到次級市場賣掉,因為淨值較高,所以能賺錢。他也說,因為有這獨特的機制存在,所以不管折價或溢價,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法人套利,套利後的ETF市價、淨值會很貼近,然後一直循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強尼最後也說,申購買回機制有經過簡化了,大部分的ETF不用拿出實物,可以用現金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