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境外航運到兩岸直航 林省三以航運公會領導身分奉獻15年心力

▲2008年7月陳雲林(右)接見林省三(左)帶領的台灣航運界代表。(圖/時報出版提供)

▲2008年7月陳雲林(右)接見林省三(左)帶領的台灣航商代表。(圖/時報出版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長榮集團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長期擔任海運公協會領導,在1994到2000年因為擔任中華民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船聯會),與政府攜手推動兩岸間的境外航運、香港九七後台港航線協商,2008年以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常務顧問身分陳請當時的總統馬英九落實兩岸直航,該年年底兩岸直航終於實現,林省三前後奉獻了15年心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5年5月,我交通部頒布「境外航運中心設置作業辦法」,允許外國船舶經第三地航行兩岸間,大陸方面對於台灣單方面將高雄港設為境外地區,一開始相當排斥,當時大陸交通部台辦台辦形容這項辦法根本是「思維錯位」。

當時兩岸沒有官方溝通管道,交通部希望由船聯會擔起協商工作,「林省三的海運人生 笑看波濤」一書中透露,當時交通部由次長毛治國主導此業務,林省三經常在早上六點半到毛治國辦公室,跟他一起共進早餐,一邊討論如何處理。

為了方便兩岸海運協商,1996年3月船聯會決議成立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台航會),由林省三擔任首任董事長,次年1月在香港與大陸海峽兩岸航運協會交流協會(陸航會),就境外航運事務性與技術性務問題進行協商。1997年4月19日,廈門輪船公司「盛達輪」抵達高雄港,成為境外航運中心首艘航行船舶,也是49年來第一艘直航兩岸船舶。

書中寫道:「境外航運中心是以高雄港及廈門、福州兩港為主軸設計,而且只准裝載大陸進出口貨物在高雄港中轉,兩岸貨物不能入境也不能通關。但台商在大陸的貿易據點並非侷限於廈門、福州,境外轉運中心無法嘉惠其他地區的台商,尤其兩岸之間的貿易量越來越大,中國大陸也成為台灣重要的貿易進出口市場,於是「經第三地航行兩岸」的航線應運而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經第三地航行兩岸」就是指兩岸之間的船舶,在航行兩岸時,彎靠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港口,兩岸之間也就視為這是從第三地航行過來的船隻,這就是「間接通航」,主要的第三地有日本石垣島、香港、韓國木浦港。

實際上,以往兩岸之間貿易,就多半繞道香港進行。1997年1月,台灣化暗為明,開放外籍船舶(包括兩岸權宜輪)經第三地航行兩岸定期航線。1997年5月,大陸也公佈「關於加強台灣海峽兩岸間接及裝箱班輪運輸管理的通知」,同意台灣、香港、大陸地區權宜藉船舶及外國籍船舶,可經由第三地經營航行兩岸定期航線業務。」

▲2008年12月15日長榮海運立敏輪兩岸直航首航典禮上,總統馬英九(中)、交通部長毛治國(右)與林省三(左)合影。(圖/時報出版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運界原本期待兩岸從境外航運中心進入到真正的直航,但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就無法推動,直到2008年國民黨執政,該年8月林省三以台航會常務顧問身分帶隊進總統府向馬英九總統遞交陳情書,希望能落實兩岸直航,終於在那年的12月15日,兩岸直航正式開啟。

▲2009年7月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左)在北京釣魚台宴請林省三(右)。(圖/時報出版提供)

林省三對於兩岸直航的推動,獲得海峽兩岸的肯定。林省三退休後,交通部長葉匡時於2015元月8日,代表政府頒發一等動章給林省三,特別是對於兩岸直航的貢獻。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也致函林省三,讚揚他對於兩岸直航的付出。而推動兩岸直航的這段歷程,也是林省三在公會時期,最值得回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