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工業生產指數連12黑 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估年減2成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 。(圖/記者廖婕妤攝)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 。(圖/記者廖婕妤攝)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今(26)日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85.03,月增10.92%、年減15.73%。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84.22,月增10.66%、年減16.42%,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都是連續第12個月負成長。累計今年前5月工業生產年減17.78%、製造業年減18.53%。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明,製造業生產指數因5月工作天數較4月多,加上高效能運算訂單增溫,及客戶庫存加速去化,帶動半導體、面板廠商產能利用率回升,因此月增10.66%,不過仍年減16.42%,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產品需求疲軟,加上產業鏈持續庫存調整所致。

黃偉傑指出,可能到下半年或第4季,生產指數可以進入到90,第4季減幅會明顯縮小,但仍要盼終端需求明顯回升,第4季會有消費性電子產品新品,能否發酵還要再觀察;希望今年下半年可以拉上來,整體還是抱著期待。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因終端產品需求仍顯低迷,半導體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加以產業檢測設備投資訂單縮減,致電子零組件業年減24.40%,連續9個月負成長;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亦年減0.8%,連續3個月負成長,不過交換器、伺服器等續呈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傳統產業中,因市場消費動能疲弱,產業鏈持續去化庫存,廠商進行歲修或計畫性減產因應,加上設備投資意願低落,致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20.29%,連續18個月負成長、基本金屬業年減21.09%,連續18個月負成長,機械設備業年減12.2%,連續13個月負成長。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增29.44%,主因車用零件供應充足,多款新車上市刺激買氣,加以歐美售後維修市場需求回溫所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有助於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惟全球經濟仍籠罩在通膨、升息壓力之下,以及俄烏戰爭、美中科技爭端等不確定性因素續存,恐抑制我國製造業生產表現,後續需持續觀察並審慎因應。

根據調查,製造業者認為今年6月生產量將較5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9.8%,持平者占73.5%,減少者占16.7%,以家數計算的製造業生產動向指數為46.6,按產值計算之動向指數為49.3,預期6月生產指數將較5月減少。

預計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落在79.36-83.36之間,年減約2成、第2季製造業生產指數落在79.9-81.23之間,年減約2成、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落在80.97-81.64之間,年減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