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第二大的馬士基航運本月3日宣布自7月31日起,亞洲主要港口至北歐最繁忙貨櫃港鹿特丹等多個港口,每箱(20呎櫃)運價要調升至1025美元、每大箱(40呎櫃)運價要調升至1900美元,漲幅在四到六成之間,國內三家上市櫃攬貨公司都認為不容易,一家亞洲籍船公司在台高階則表示他覺得很困難,生效日運價還可能不漲反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亞洲運往歐洲每箱運價約750美元,每大箱約1200美元,攬貨公司高階分析,馬士基帶頭衝會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其他船公司很樂意馬上跟,畢竟目前運價肯定是賠錢的,漲多少算多少,喊喊無妨,成功了最好;第二種是其他船公司會觀望一週甚至兩週,成功了再跟,因為目前各家艙位都沒滿,怕跟了會有掉貨給別家的風險。
目前貨載狀況並不是很好,所以還是要取決於到時候供需問題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去推這漲價,因此要看下周開始的訂艙情況,如果7月底市場仍然低迷,那肯定漲不成的,他覺得今年應該沒有那麼大的機會漲到馬士基提出的運價水準。
業界普遍不看好是有根據的,亞洲貨櫃船運平台Linerlytica統計,今年6月貨櫃新交付量達到277,873箱,創下單月新船交付運力最高紀錄,今年前6個月交付的新船總數已達到148艘,共979,344箱,而今年下半年仍有超過120萬箱將交付,全年交付量將達到220萬箱,也將創下新的年度交付量紀錄,超過2015年交付的170萬箱。
而2023年創下的新高,2024年立即會被打破,根據Alphaliner統系,明年將有391艘,接近300萬箱的船舶交船。另一方面根據Linerlytica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只有47艘船隻被送去拆解,共84,685箱,遠低於2016年創紀錄的695,850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業界資深高階分析,歐洲線目前使用的2萬箱以上的超大型貨櫃船(ULCV)越來越多,由於美國港口條件不如歐洲,這些船無法使用在美國線,而2萬多箱船都是船齡很低的新造船,建造成本很高,船公司很難將這些船閒置。
過去三年,貨櫃船訂單創下新高,目前訂單量約為800萬箱,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估計,到2025年底,全球貨櫃船隊將達到3,000萬箱,比目前的水準高出15%,2,000萬箱則是在2117年被打破的。
國際航運媒體The Loadstar分析,馬士基突然宣布調漲運價雖「令人震驚」,但恐怕只有在運力縮減的情況下才能奏效。而目前看來,與馬士基同屬2M聯盟的地中海航運(MSC),不太可能同意取消任何新造船隻航班。
第三季旺季開端令人失望的是亞洲至歐美的出口需求疲弱,但新造的超大型貨櫃船卻在此時湧入亞洲至北歐航線,例如THE聯盟的遠東歐洲航線3(FE3)很快就會有4艘2.4萬箱新造船加入服務,取代原本1,34萬箱-1.98萬箱船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上船公司每個月都在設法調漲運價,像美國線幾乎每個月都有每大箱運價調整1千美元的報備案,船公司是能漲多少算多少,企圖逐步推高運價,即使漲價不成,或僅是一周行情,也有避免運價快速下跌的作用,運氣好的時候,碰到市場有些特殊狀況,就能立刻大幅調升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