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錯過太多全球排名自第3掉到18 現盼靠七櫃回到第12

▲榮海運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正式啟用。(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啟用後,有望讓該港在全球貨櫃港排名自第18回升至第12。(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高雄港擁有極佳的地理位置與經營效率,在1985年就曾登上全球第3大貨櫃港,1993-1999年連續7年蟬聯全球第3大,之後節節後退,去年名列全球第18大。業界高階認為,高雄港受政治因素影響,多次錯過實現兩岸直航的機會;港口建設太慢,流失全球最大客戶馬士基等都是衰退主因,現在藉著第七貨櫃中心的啟用,期盼能在近年內回升到全球第12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年政府想利用高雄港優勢,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亞太轉運中心,但是又不敢直接推動兩岸直航,在1995年我交通部頒布「境外航運中心設置作業辦法」,一直到1997年4月19日,廈門輪船公司「盛達輪」抵達高雄港,成為境外航運中心首艘航行船舶,也是49年來第一艘直航兩岸船舶。

境外航運原是兩岸直航的第一步,但因推動得太慢,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想續推直航卻推不動,一拖8年,直到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該年12月15日,才實現兩岸直航,而那一年高雄港排名一下子從前一年的全球第8掉到第12。

另高雄港紅毛港遷村前後花了40年。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馬士基早在1999年就曾向高雄港務局表達有意投資第六貨櫃中心,卻因紅毛村遷村案遲遲無法解決而作罷,2004年轉投資廈門嵩嶼貨櫃碼頭,2007年嵩嶼貨櫃碼頭陸續完工,馬士基遂於2010年5月退租高雄港專用碼頭,幹線母船大幅減少彎靠台灣。

紅毛港在2006年5月才完成遷村與拆除作業,2007年12月開始建設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而高雄港2002年被上海超越,2003年被深圳超越,去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在內,有8個港口超越高雄,包括排名第14的廈門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全盛時期,高雄港的專用碼頭客戶有十家全球大型貨櫃船公司,包括長榮、陽明、萬海、美商海陸、美國總統(APL)、馬士基、日本郵船,東方海外、韓進海運與現代商船,之後馬士基、日本郵船退出,美商海陸被馬士基併購,韓進倒閉,還好併購APL的法國達飛有續租碼頭,現在就剩六大船公司了。

去年就有學者在LINE上指出,高雄港地理區位雖好,但錯失發展機會,促使競爭者發展港埠,當別人後發先至,要讓航商回來,椽木求魚,不切實際,甚至要期待轉運貨,也因為其他港口建設完成,貨運腹地支撐,吸引大船泊靠,轉運的夢就成了幻影。

當時台灣港務公司退休高階也指出,台灣工業已轉型高科技,產品體積小,價值高,要增加吞吐量不容易。地緣經濟發展轉型,貨量、運輸型態及目的已轉變,經濟板塊挪移,環保因素等,要期待高雄港有往日榮光,並不可期待,重新定位較實際。

今年5月1日啟用,8月14日舉辦啟用典禮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給了高雄港新的契機。該中心由長榮海運與台灣港務公司共同投資興建,長榮預計今年在高雄港裝卸量從去年的300萬箱(20呎櫃)出頭拉升到350萬箱,可帶動整個台灣港群的總裝卸量成長,其中高雄港預估成長率為9.8%,達1042萬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港方估計,如果明年7月七櫃碼頭全部投入營運,高雄港總裝卸量有望達到1150-1200萬箱,全球排名有機會回升到第15,待發揮到更高營運效率,達1400萬箱時,就有機會達到全球第12,但想達到交通部期待的進入前10名,估計就有較大困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