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大船公司為何南北向等航線偏弱 謝志堅分析原由

▲謝志堅對貨櫃船運市場運力過剩問題提出三方方。(圖/陽明提供)

▲謝志堅對於亞洲四大貨櫃船公司在南北向等航線發展偏弱提出見解。(圖/陽明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根據Alphaliner的最新數據,亞洲四大貨櫃船公司-日商海洋網聯(ONE)、長榮海運、韓新遠洋與陽明海運,約將65%至70%的船隊佈署在東西向航線上,而歐洲船公司則在小型短途船或支線船的區域航線上擁有強大的網路。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認為,亞洲籍船公司在南北向與國際次航線發展不如歐洲籍船公司有三大原因,包括資源、船隊規模與企圖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lphaliner點名全球最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MSC)在亞洲-北美與亞洲-歐洲兩大東西向航線上只佈署了32%的運力。而貨櫃船公司在疫情紅利結束後,獲利衰退幅度偏高的都是偏重東西向航線的船公司。

對此謝志堅分析,就資源來說,歐洲-美國的大西洋航線、歐州-非洲、歐美-中南美航線,歐洲四大船公司佔有地主國優勢,這些航線對亞洲籍船公司來說都屬於第三國航線,要發展這些航線在人力、代理行與公司知名度方面都輸給歐洲籍船公司,對亞洲籍船公司來說是既陌生且不易深耕的航線。

另外船隊規模也是一大因素,要有足夠的船隊才能將航運網擴大到南北向與國際次航線,而全球前五大貨櫃船公司,歐洲四大都在列,船隊規模佔了優勢。

最後最關鍵的就是企圖心了,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早在1983年就決心要打入大西洋航線,因此開闢環球航線,要補足歐洲與美國間的航段,當時將謝志堅從英國調到紐約,就是為了開展大西洋航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志堅也指出,自己在長榮海運當董事長時,他就積極擴充亞洲-南美西岸航線,將市占率從1%提高到約5%,接掌陽明後也是要求陽明擴大南美西岸航線營運規模。

謝志堅分析,在疫情期間,陽明、長榮靠著在東西向航線高比例的船隊佈署,享有很高的獲利率,疫情後東西向航線運價、貨量大幅回落,馬士基、達飛與赫伯羅德(地中海航運股票未上市)獲利減幅明顯低於亞洲籍船公司,靠的就是南北向與其他海運次航線的獲利支撐。

謝志堅認為,亞洲籍船公司只要積極擴充船隊,努力培養人才,尋找好的海外代理,建構豐富資源,加上強烈的企圖心,就能與歐洲船公司分庭抗禮。

大陸壹航運在貨櫃船公司陸續公布今年首季財報時,曾經整理出主要貨櫃船公司首季淨利,顯示從年減率來看,赫伯羅德減61%、馬士基減68%、中遠海控減74%、日商海洋網聯減77%、韓新遠洋減91%、陽明海運減94%、長榮減95%、以星航運減103%、萬海減105%。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目前可查閱的數據,赫伯羅德上半獲利年減67%、達飛航運第二季獲利年減83%、中遠海控上半年獲利年減74.46%、長榮海運上半年獲利年減95.02%、陽明海運上半年獲利年減97.19%,萬海與以星則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