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邁入第四季行情,歷史統計大盤上漲機率高達九成,此時市值型ETF可望引領大盤,表現機會跟著浮現。
文/周佳蓉
儘管台灣加權指數在七月創萬七波段新高後開始修正,九月中旬後更進一步跌破半年線,不過今年投資人對ETF買氣熱度不減反增,受益人數近七三○萬,近三分之一台灣人口持有國內各類型ETF,整體總規模已飆破三.二兆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有不少配息型ETF成為存股族的心頭好,高股息ETF代表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規模不斷成長,分別創下二二四三億、二一六四億元新高紀錄,今年來漲幅更高達四四%和三四%,元大高股息重回高股息人氣王寶座,主因在五月時宣布從年配息改為季配息,吸引人氣匯聚,與此同時月配型ETF討論聲浪也逐漸升高,今年除了股利題材占據了ETF多數新聞版面,時序進入第四季後法人觀察,統計近十年的台股發現第四季上漲機率高達九成,指數平均漲幅達四.四%,而再統計五年的台股上漲年度,市值前五○大企業的市值年增率更超過二四%,在產業庫存調整進入尾聲,以及半導體為首的產業亦陸續出現復甦的聲音,跟著指數亦步亦趨的市值型ETF表現機會也跟著浮現。
二十年前,台灣股票史上出現的第一檔ETF正是由元大投信發行的台灣五○,追蹤台灣市值排名前五○的大公司,隔年又有元大中型一○○追蹤市值五一到一五○名掛牌,其他在後續又陸續有富邦摩台、元大MSCI台灣、永豐台灣加權、富邦台灣五○、元大富櫃五○等ETF發行。
老中青三代ETF邏輯不同
不過觀察第一代ETF的人氣表現,除了台灣五○與富邦台灣五○規模持續增長外,其他ETF的規模皆在百億元之下,顯然關注度並不是太高;二○一七~一九年市場上又出現一波市值型ETF發行熱潮,這時投信公司除了考量總市值外也開始加入ESG概念,剔除不符合相關條件的公司,例如富邦公司治理、元大台灣ESG永續還有偏向中小型股的富邦台灣中小;直到近兩年市值型ETF又再次進化,開始納入公司治理、ESG或低碳等篩選因子,與傳統型ETF有所區隔,同時也陸續限制單一公司的持股比重,以防止像○○五○台積電持股比例過重的問題,讓其他公司更有出頭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新型ETF攤開名單,有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Smart多因子指數的FT台灣Smart、篩出ESG評分高又具備殖利率特性的的永豐台灣ESG、去年六月掛牌的中信台灣智慧五○皆算在此類型,而兆豐龍頭等權重、國泰台灣領袖五○、群益台ESG低碳五○則是今年才掛牌的新兵,上市時間都未滿一年,這些新型態的市值型ETF能否繳出亮眼的報酬率表現,仍需要經歷時間消化和驗證。
富邦台灣中小拔頭籌
台股ETF當中,第三季績效王由富邦台灣中小拔得頭籌、第二名的凱基優選高股息ETF和第三名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單季報酬率都在十%以上,而加權指數第三季回檔三.三%、櫃買指數回檔四.八%,這些ETF前段班表現明顯超越大盤,且也優於定期定額人氣王台灣五○的負四.五%表現,放眼所有市值型ETF來看,富邦台灣中小仍排行第一,今年來績效更近七成,台灣五○則只有位列第十一名,也差於元大中型一○○和永豐台灣加權等同類型ETF表現。(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68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