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自宣布赴美設廠以來,進度較原先預期延後,《金融時報》報導,日本熊本廠進度明顯超越美國廠,原因在於台灣和美國存在著包括文化差異、工程及勞工等不同的障礙,而未來台積電面對的真正難題會是如何順利營運亞利桑那廠,達到和台灣一樣的產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文化差異或衝突方面,《金融時報》也訪問2021年就加入的員工Mino Morgese,他回想當時台積電有聘請心理師讓他們對即將來臨的文化衝突作好準備。不過,不僅已適應在台積電的職場生態,還被派往美國廠督導上機作業的重任,他感到非常的自豪,因為像這樣大規模的建廠及尖端技術,不是常有的事。
由於台灣和美國人在工作上的文化差異,加上必須配合美國營建與勞工規範,投產進度因此落後,因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今年7月說,亞利桑那廠投產將推遲1年至2025年。台積電目前雖取得4期擴建工程的土地,也沒公開承諾諾要建完4期,幾位台積電供應商主管透露,不認為台積電都會建完。
另外,在工程方面的挑戰上,《金融時報》表示,在美國晶片廠一般會選擇3家不同工程承包商來興建辦公大樓、中央公用建築和無塵室等,但台積電通常會分成20個或以上的包案案,有台灣主管表示這樣做可節省成本。
在勞工和人才方面,台積電的問題還有難以找到足夠的熟練技師人才來裝設先進機器設備,例如今年6月,台積電就台灣增派500名專業人員赴美協助安裝極紫外光(EUV)機台,而這些在美國的確經驗較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任商務部長雷蒙多高級顧問Caitlin Legacki表示,亞利桑納廠還有許多不確定性與緊張存在,這對台積電來說是未知的領土,因此他們進展有些緩慢是可以理解的。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員工數預定4500人,目前找到2200多人,但其中近半數都是從台灣派過去的。一般美國大學畢業會選擇薪水更高、更「有趣」的工作,例如為蘋果開發新鏡頭或是到Meta工作,而不是去台積電上班。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科齊茨基Michael Kozicki就分析,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面臨的工作流動環境,跟台灣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