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後運價續跌 馬士基美西南降至1450美元恐加深跌勢

▲今年歐洲線長約價是去年的2.5到5倍。(圖/港務公司提供)

▲馬士基航運本周將美國西南岸線每大箱運價降至1450美元。(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中國十一長假期間,貨櫃船運市場運價持續下跌,節後並未改善,攬貨業者指出,節後市場進入淡季,上周美國西南岸(洛杉磯、長堤)每大箱(40呎櫃)運價在1550-1600美元間,本周估計會再下修;馬士基航運上周五在公司網站上公布美國西南岸航線每大箱運價降至1450美元,恐加深運價跌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大陸本月7日與8日彈性上班,但是上海航運交易所並未公布最新貨櫃運價指數(SCFI),上周四(5日)公布的德魯里世界貨櫃運費指數(WCI)則是下跌1.1%,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62.3%。

超大型攬貨業者指出,美國西南岸抽船抽得比較多,因此西南岸航線上周還能有1550以上的運價,美國西北運價僅約1300美元,美東因為巴拿馬運河乾旱影響船隻通行,運價則維持在2300美元左右。馬士基本周將運價降到1500美元以下,已經是部分船公司的成本價之下。

歐洲線則是重災區,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本月5日在法說會上坦言,現在歐洲線一個大箱(40呎櫃)800美元的運價,連變動成本都不夠,很多船公司寧願不跑。業界資深高階表示,歐洲線如果是2.4萬箱(20呎櫃)的超大型櫃船,每大箱成本價約1千美元,但是如果是8500箱左右的貨櫃船,成本價會拉高到約1500美元。

中菲行國際物流(5609)上周五公布9月營收數字時指出,9月空運市場很好,海運市場部分,根據Alphaliner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30大貨櫃港口排名,歐美地區主要港口的貨櫃操作量全面下滑,下滑幅度從5%到25%不等。相較之下,中國港口的表現較好,較去年同期成長4.8%。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有中國+1政策,但東南亞主要的轉運港口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巴生港的成長亦有限,雖然今年前8個月美國從亞洲進口下降了21%,但船公司自7月初以來,藉由持續削減運力,已成功維持跨太平洋東行的運價某種程度的穩定度。

根據Sea-Intelligence報導,船公司計劃在10月將跨太平洋東行的多餘船舶運力減少14%,幾乎是9月的兩倍,與跨太平洋東行相反,歐洲西行的前景並不樂觀,預計船公司在10月將積極擴大削減25-30%的艙位,以防止運價過快下跌,鑒於大規模的抽船策略,海運市場將增加運費增減的不可預測性、還有面臨其它如船期變動、退關轉船等挑戰。

業界資深高階則分析,歐洲線以新造超大型貨櫃船居多,且目前持續交船中,這些船營運成本高,船方削減艙位,固定成本還是要支出,一般固定成本約佔營運成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