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運價去年倍數多 但船噸過剩數據讓美國線5月長約難產

▲高雄第七貨櫃船中心完啟用後,讓其他貨櫃中心有了靈活調度空間,一家船公司分租不同貨櫃中心碼頭現象正在消除。(圖/港務公司)

▲船貨雙方僵持不下,美國線今年5月新長約難產。(圖/港務公司)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今年4月底美國線長約運價即將到期,原本應在3月底4月初由超大型直客率先簽下長約,做為市場奠定底部的合約價,但因目前現貨市場運價是去年同期倍數,船方堅持調升今年長約價,超大直客則根據今年新造船交船數,估算今年船噸供給明顯過剩,且通膨問題尚未消除,因此堅持按去年長約價簽,讓5月新長約難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家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船公司是透過減併班製造假象,讓市場運價維持在高檔,這個月THE聯盟就抽掉了美東四線,3月份攬貨公司營收拉高是因為今年運價是去年倍數多。以上海航運交易所每周五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來看,去年4月7日美西線每大箱(40呎櫃)運價是1292美元,美東線2147美元,今年4月3日美西是3308美元,美東4593美元。

另一家超大型攬貨公司則估計,4月份的貨載量估計與3月相當,甚至可能少一成,今年船公司簽新約面臨很大困難,美西線希望簽在1600美元,美東要2450美元,但完全不被超大直客接受,很可能僵持到4月底才有眉目。

股票上櫃公司捷迅(2643)昨日公布3月營收時分析,貨櫃船運市場由於長約運價還在陸續等大型零售商與船公司奠定底部合約價,加上目前紅海事件未解情況下又新增巴爾的摩撞橋意外事件,船公司捍衛今年5月即將簽訂的長約價格態勢明確,因此現行議約困難,客戶如期望爭取運輸成本下降還需經歷一段時間拉扯。

上市公司台驊投控(2636)則分析,由於美國經濟動能維持強勁,消費力道回升,廠商亦逐步走出2023庫存陰霾,並重新建立零售庫存,帶動中國農曆年後工廠接單出貨及復工狀況優於預期,拉貨量動較2月份明顯增長;歐美航線運價雖受到農曆年節貨量減少因素持續下滑,但下跌幅度已有縮減態勢,且運價仍較去年同期倍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驊指出,美國線合約將於本月陸續展開談判,由於今年貨量回穩,加上紅海海域不穩定性仍高,縮減短線運力供過於求缺口,簽約運價可望優於去年,有利於今年下半年海運營運展望。

上櫃公司中菲行(5609)則指出,船公司在3月上旬分別在歐洲西航和泛太平洋東航航線上削減了35%和25%的過剩運力,3月下旬則不再採取類似的空船策略,反而運用充分優化的船隊部署,以滿足與中國清明節、印尼開齋節、泰國和緬甸的潑水節等節日相關的節前激增的貨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