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海運諮詢公司Linerlytica最新報告指出,以色列以星航運(ZIM)近日一艘15,248箱(20呎櫃)「ZIM Mount Vinson」交船後,該公司運力達到707,322箱,超越我國陽明海運的707,018箱,成為全球第九大貨櫃船公司,陽明改列第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Linerlytica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以星的規模增長了一倍多,在過去四年裡增長了155%。今年年底前,該公司還將交付19艘新船,這將進一步增強其運營船隊的實力。相較之下,陽明是在2020年成為第八大貨櫃船公司,但之後被韓新遠洋(HMM)和以星超越,運力停滯不前,要到2026年,公司訂造的5艘15,500箱LNG雙燃料貨櫃船才會開始交船。
根據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的報告,2022年地中海航運、達飛航運、長榮海運和以星航運是船隊增長最快的貨櫃航運公司,該年以星船隊增加了近120,000箱(29%),大部分的運力來自於租船,包括簽訂長期合約的3艘新的11,900箱貨櫃船。
出身外籍船公司台灣公司領導的業界大老指出,排名是虛的,企業能夠獲利,永續經營才是重點,韓進海運最風光時曾經排名全球第八,卻說垮就垮了。
不過以星和陽明海運都有一個明顯的缺點,自有船比例太低。2020年5月Alphaliner曾有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前15大貨櫃船公司當中,自有船比例最低的是以星,57艘船當中僅1艘是自有,以箱數算,租船比例高達98.20%,陽明倒數第二,89艘船當中自有船40艘,以箱數算,租賃船高達69.30%。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業界大老分析,自有船與租賃船的差別在於成本,以星2022年獲利有46億美元,2023年多數貨櫃船公司仍享有獲利,以星卻出現27億美元虧損,問題出在租賃船成本偏高,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租船市場租價大漲時租進的船舶。
陽明雖然去年有新台幣47.55億元稅後淨利,主要靠營業外收入129.62億元,其中利息收入就佔了122.60億元,本業是虧損16.66億元。
陽明經營團隊知道本身的缺點,去年6月與11月分兩批將2019年向日本正榮汽船長租的5艘1.4萬箱(20呎櫃)貨櫃船改租為購,去年10月公布的自有船比例是35%。
陽明高階近期也坦言不想拿未分配盈餘來發股利,準備積極擴建船舶與貨櫃,但是否能如願還有待觀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星總裁兼執行長Eli Glickman在發布去年財報時表示:「我們在推進戰略轉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很高興已經開始實現我們預期的有利結果。 具體來說,我們正在顯著改善我們的成本結構,增強我們的商業彈性,並為ZIM和我們的客戶減少碳排放。」
他補充說:「我們的船隊更新計劃,包括46艘新建的貨櫃船,重點是將ZIM對舊的,低燃油效率的船舶的依賴轉變為成本和燃油效率高,更具可持續性和主要由液化天然氣驅動的新船隊,並在24艘新船交付後按計劃進行。 我們的每箱成本正在下降,我們預計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交付22艘優秀的新船,從而進一步改善。 我們將繼續審查我們的服務,以最好地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並使ZIM能夠利用有吸引力的增長機會。」
Glickman總結道:「在市場仍然動蕩的時候,我們強勁的現金狀況將使我們能夠繼續保持長期的眼光,因為我們專注於為客戶和股東創造可持續的價值。 展望未來,我們打算繼續採取果斷措施,進一步從我們的戰略轉型中受益,並期望ZIM在2025年及以後處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