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7月開始美國線貨量恐縮減

▲高雄港第五貨櫃碼中心77-79號碼頭。(圖/港務公司提供)

▲美國8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恐影響美國線貨量。(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攬貨業者指出,美國本月14日宣布8月1日起,對中國一系列進口貨品,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鋼鋁及港口起重機等加徵關稅,估計美國買主會趕在7月前讓相關貨品裝船運往美國,加上美國進口商今年有提早進貨,因此7月之後美國線貨量可能會出現縮減。不過因船公司有減班動作,缺櫃問題需要時間改善,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估計,市場運價7月底前後才會下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拋出歐洲線目前估計欠缺的36艘船,約50萬箱(20呎櫃)運力,而隨著新造船陸續交付,估計到6月底就可獲得補足,全美零售聯合會(NRF)估第三季進口貨量僅成長4%,市場運價也將開始逐漸下修的訊息之後,國內知名攬貨公司高階隨即提出,除了船噸供給過剩,美國要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恐怕也是影響運價走向的重要關鍵。

美國總統拜登將保留前總統川普實施的關稅措施,同時提高其他關稅,8月1日起,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對鋰離子電動車電池徵收25%的關稅,對包括N95在內的口罩徵收25%的關稅,對注射器和針頭徵收50%的關稅,對鈷礦石和鋁礦石等關鍵礦物徵收25%的關稅,對船岸起重機徵收25%的關稅,對太陽能電池徵收50%的關稅,對鋼鐵和鋁製品徵收25%的關稅。

這些估計價值180億美元的商品,在美國政府宣布要加徵關稅之後,美國買主已經開始搶進貨,最晚7月初之前要讓貨物裝船運往美國,市場貨量可望加高,讓目前偏高的運價再往上拉。

7月之後隨著新造船陸續加入,滿足歐洲線船噸需求,市場缺船問題估計將獲得解決。而在第二季因為紅海危機,歐美進口商擔心供應鏈問題,採取提早進貨行動,可能使第三季旺季不夠旺,甚或旺季不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船公司出身的攬貨公司高階認為,新船陸續加入市場,但因船隻有大有小,這周大船到,運價會壓低,下周小船到,運價又回升,市場運價估計會出現搖擺狀況,等到7、8月新船更多的時候,運價下修狀況才會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現在每家貨櫃船公司都是現金滿滿,錢存在銀行賺利息或是用來買債券,不像以前因為缺現金,要殺價搶貨;2016年韓進海運會倒閉,就是因為一年要支付約兩億美元的利息,但卻賺不到兩億。如今在不缺錢情況下,船公司透過控艙穩定運價的操作也越來越熟練,估計運價不會出現跳崖式滑落。

不過如果紅海戰事一停,運價絕對是迅速跌到低點,畢竟今年船噸供給是很明顯的過剩,因此對運價會有最大影響的會是紅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