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調高今年財測 但有法人提出貨櫃船運六大不利因素

▲高雄第七貨櫃船中心完啟用後,讓其他貨櫃中心有了靈活調度空間,一家船公司分租不同貨櫃中心碼頭現象正在消除。(圖/港務公司)

▲有法人提出提出貨櫃船運市場面臨的六大不利因素(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馬士基航運今年前3個月淨利為1.77億美元,遠遠不及去年同期的22.8億美元,但因紅海危機與港口擁擠問題,近日該公司將今年全年營業利潤EBITDA上調到70至90億美元,之前提出的預估是40至60億美元與-20至0億美元。不過曾在疫情期間精準預估貨櫃船公司獲利的國內法人,昨(5)日提出貨櫃船運市場面臨的六大不利因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家投顧資深研究員在報告中開宗明義指出:我的說明,你不一定喜歡,但資料顯示的結果就是如此。航商拉抬才是運價上漲主因,但航商能團結多久?這點無法判斷 !

六大不利因素包括:

(1)供給壓力大:新船爆量,待交訂單龐大。去年整年交付貨櫃船運力230萬箱(20呎櫃),創歷史新高,相當於增加一家長榮(168萬箱)與一家陽明(70萬箱),今年前4個月交付貨櫃船運力107萬箱(年底前還有約190萬箱運力會陸續交付),再創新高。截至今年5月8日,全球待交貨櫃新船訂單599萬箱,佔目前全球貨櫃船隊運力20%。

(2)紅海衝擊影響轉淡:全球遲到船隻延誤天數從今年1月的6.18天降為4月的4.74天,船舶延誤天數持續下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巴拿馬運河即將恢復正常通行:雨季來臨,目前水位已超過2023年同期,運河通行量從3月15日的每日18艘提升為6月1日的32艘。正常時期是34至38艘。

(4)新加坡長期塞港可能性很低:該國大士港是全自動化碼頭,下半年將增加3成個泊位,提高三成處理能力;氣候是短期因素。

(5)美國零售商庫存金額在歷史新高,無須搶運。

(6)美國零售4月銷售成長率3.04%,屬正常水準,需求並不強勁,無須搶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挪威奧斯陸的海運市場情報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最新報告則指出,5月份貨櫃船運市場經歷了快速而劇烈的增長,並且隨著現貨運費的進一步上漲,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一些企業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在為5月份的耶誕節發運貨物了。

6月1日,現貨市場運費將達到2022年疫情以來從未見過的水準。雖然平均現貨運價在6月1日再次上漲,但漲幅並不像5月份那麼快,這可能預示著形勢將略有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