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千萬現金也無法安心退休! 年化通膨3%該如何準備退休金?

▲▼ 財務,理財,儲蓄,投資,房租,房貸,勞保遺屬年金,勞工退休金。(示意圖/取自PhotoAC)

▲擁千萬現金也無法安心退休。(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文/玩股小博士

根據1111人力銀行「上班族理財現況調查」報告,有34.6%上班族認為至少要有1,000萬元才能稱得上是有錢,實際上,這個金額在2000年就是如此,來到2024年的一半,你依舊認為擁有1,000萬就夠了嗎?另外也有極少數上班族,認為只要有50萬就是有錢人了,從幾十萬到千萬都有,但平均來說,大家認為擁有623萬的流動資金才算是有錢階級,相較於2021年新冠疫情剛爆發的平均金額是474萬,兩年的時間多出149萬,超過三成以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告進一步調查,有近七成上班族幾乎是月光族,包含勉強打平38.5%、入不敷出12.5%、負債18.3%,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包含房租、房貸、育兒等費用平均為26,514元。另三成上班族花錢後有餘裕26.9%,進入「財富自由」階段的比例是3.8%。

那麼弔詭的情況出現了,兩年前的上班族認為擁有千萬就夠花用,為何現在調查出來的金額還是沒變?當大盤都從一萬點變成兩萬點,物價通膨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按常理而言,2024年即便沒有成長到三成以上,至少增加兩成到1,200萬也不為過吧?顯然大部分上班族不是裝傻就是月光族太多,所以統計結果也不是很實際,而且也沒有納入通膨因子,那麼實際到底該存多少錢?想知道真相的人請讓我娓娓道來。

台灣工作法定年齡是65歲,如果大家都在這一年退休,再參考內政部公布「111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提到,國人平均壽命是79.84歲,假設扣除惡性腫瘤這個最容易致死的主因,平均壽命會再拉長到83.16歲,所以未來醫療發達,腫瘤問題全部消失,從65歲退休到平均死亡壽命83.16歲等於有18年左右要吃老本,用1,000萬去算的話,每年可花費的金額是55萬,這個不包括通膨因素。以這幾年的真實物價通膨,東西怎麼可能完全都不漲?以第一年花費55萬為基準,假設未來每年通膨率都一樣,設定成歷史平均的年化通膨2%及近年拉到3%兩種方式來估算,到底這1,000萬什麼時候會破產?

年化通膨2%:第18年的總花費就會變成79萬,總開銷會變成1,257萬,第15年的總花費就超過千萬,如果只有存錢,所以在假定年化通膨率2%的情況下,安全水位至少要有1,300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化通膨3%:第18年的總花費就會變成94萬,總開銷會變成1,382萬,第14年的總花費突破千萬,假定年化通膨率3%,安全水位至少要有1,400萬,如果真的活過平均壽命,那麼第19年總花費就會超過百萬。

其實看到這邊,你應該就知道一件事了,退休金不是「存完」就結束,而是必須維持資產成長力道,通膨並不會因為你的退休而停止,反而有可能因為市場劇變而放大物價通膨,因此退休金就必須要有穩健孳息,否則退休生活可能才過一半而已,馬上就必須省錢度日,加上通膨侵蝕退休金加劇,搞不好不到十年你就得出來重新找工作,想想一個情境,65歲退休十年後到75歲,你還要靠勞力賺錢嗎?腦力還有多少產能?眼睛有沒有白花眼或開始出現白內障?

所以存到千萬之後,下一步當然就是要趕緊投資,這樣才能減緩本金被通膨侵蝕的速度,至於正在邁向滅亡的參考樣本,你看台灣這些退休基金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明明一開始大家都存很多錢進去,但是退休族越活越久,花費也隨著通膨而水漲船高,現在卻是每隔幾年就要年改,這就是被迫「省錢度日」及「倒閉風險」同時發生的結果。

最後提供一個數據,根據瑞銀發布第25期《全球投資回報年鑑》的數據,台股在過去60年的年化報酬率是9.8%,投資市值型ETF或績優權值股,跟著大盤上漲,就算我們打折降低到年化報酬率7%就好,用1,000萬去複利滾個10年,就翻倍了!是不是比傻傻存現金好多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已獲授權,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