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航線運價本月中未漲足 業者估歐美線運價7月觸頂

▲高雄第七貨櫃船中心完啟用後,讓其他貨櫃中心有了靈活調度空間,一家船公司分租不同貨櫃中心碼頭現象正在消除。(圖/港務公司)

▲地中海航線本月運價未漲足。(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亞籍船公司高階透露,地中海航線運價本月中原擬每大箱(40呎櫃)漲到7400美元的運價,實際僅漲到7000美元,估計運價已經到頂,主要是地中海港口貨量沒有像歐洲主要港口那麼多,而歐美線隨著航班增加,估計7月1日這一波調漲後,運價也到頂了;歐洲籍船公司高階則認為,運價續漲的可能性還是有,只是沒像過去那樣有自信,7月會是觀察的關鍵時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大型攬貨公司指出,6月底7月初回到亞洲的船隻多,運力供給有明顯增加現象,另旺季提早開始也會有提早結束可能,但是船公司還是透過控艙方式穩定運價,加上塞港與缺櫃問題還是存在,美東與加拿大兩大鐵路公司工會談判都不樂觀,現在還難斷言7月運價會到頂。

畢竟航運市場受到地緣政治影響頗深,目前整個航運的供應鏈壅塞,並不是在短期間能舒緩,最多能說運價就算在八月停滯無法繼續向上,但也會維持在相對高檔,對船公司Q3的營收貢獻還是正面看待。

另一家攬貨公司高階指出,其實市場很亂,中東情勢沒有緩解跡象,以色列甚至開始要打黎巴嫩真主黨;塞港問題嚴重,除了新加坡、 中國以外,聽說荷蘭、德國都塞,加船的船公司聽說都是自己跑,不給同盟會員使用,彎靠港口少,噸位也小。

由於塞港加上繞行好望角,航行時間難控制, 常有自然空班情況發生;另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將課以高關稅,中國出口商目前都會儘量趕在11月份調查結果出爐之前多出些貨, 以上這些都是對運價上漲有一定程度正面幫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要影響運價讓運價停止上漲甚至下跌,一是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馬上宣布漲關稅,就不用趕著出貨了;終端消費者購買力大降;船公司加船搶錢,運力供給明顯增加。然而這些都還需要觀察的,他認為7月1日仍有漲價空間,其中歐洲線會不會按地中海航運規劃漲上9千美元,下周一、二會是關鍵決定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