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貨櫃貨連續三個月從五成降到四成以下 謝志堅分析原因

▲紐澤西港。(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謝志堅分析回程貨櫃貨裝載比例降低的原因。(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丹麥海事數據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在最新分析中指出後疫情時期貿易失衡狀況惡化,貨櫃船回程艙位利用率偏低,對此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認為,現在貨櫃船越來越大型化,今年前8個月亞洲航往歐美、地中海的航班能有高裝載率,是因歐美進口商提前進貨,而回程貨就沒有提前進貨的狀況,因此才會顯得裝載率偏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ea-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回程船舶利用率徘徊在50%左右,但此後一直在下降,並於今年8月首次降至40%以下,以所有頭程船舶100%滿載來計算回程利用率,將貨櫃船的航行距離(以標準20呎櫃*英里為單位),可以看到回程利用率連續三個月降至 40%以下,今年8月創下歷史新低,僅達36.6%。

該公司執行長官艾倫·墨菲解釋說:「因此,很明顯,從全球角度來看,自疫情爆發之前以來,貿易失衡已經急劇惡化。對於貨運量最大的五個深海貿易來說尤其如此,與疫情前的情況相比,這些貿易失衡都顯著惡化。」

根據分析,這意味著,要麼頭程貿易將越來越多地為空箱的重新定位支付更多費用,因為自己付費的回程貨櫃越來越少,要麼回程託運人將必須支付更高的運費,因為支付回程貨櫃占船艙空間的比例較少。

墨菲總結道:「運送人是否會嘗試將這種額外的成本不平衡推向頭程或回程,將完全取決於他們服務任一市場的策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志堅分析,歐美運往亞洲的貨載,很多是像廢紙、廢鐵、化學品、穀類、大理石等這類較大宗貨物,這些貨沒有搶運的需要,而今年因紅海危機,船隻繞行好望角致使混亂船期,以及美東罷工可能,讓歐美進口商都有提前進貨狀況,今年前7個月歐洲進口貨成長6.7%,就屬於不正常狀況,意味著今年第四季淡季會更淡。

由於裝載貨物到歐美的貨櫃,必須及時運回亞洲,好再裝載亞洲運往歐美的貨載,在回程貨不足情況下,船公司有半數艙位必須用來搬運空櫃回亞洲,謝志堅指出,他在陽明擔任董事長期間,要求業務部門要想辦法搶運回程貨,以降低貨櫃回運成本,曾經業績好的時候,回程能裝到六成的實櫃。不過回程運價是非常低的,上周五德魯里公布的或運價價指數顯示,上海到洛杉磯每大箱(40呎櫃)運價有4941美元,洛杉磯到上海僅有710美元,是七分之一價。

不過貨櫃船公司也曾經有放棄裝回程貨的時候,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11月5日到19日,美西港口船隻平均在港時間高達28天,2022年1月9日,美西兩大港創下109艘船候港紀錄,當時貨櫃船公司在缺船、缺櫃情況下,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為了縮短船隻在港時間,並且能儘速將貨櫃運回亞洲裝載超高運價的去程貨,大量放棄收載美國運往亞洲的貨載,最後還引發美國政府出面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