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監測廊道 50年來首度曝光

▲石門水庫廊道首度開放媒體進入拍攝。(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桃園報導

在2014年營運滿50年的石門水庫,9日首度開放媒體進入位於底部、長達8公里的監測廊道。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說,廊道內共有地下水位觀測井、地震儀、量水堰、沉陷位移觀測點等200多項監測設備,重要性猶如人體的動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偉甫指出,廊道內的監測設備,部分已開始數位化,盼能提升監測效能。北區資源局工程師陳志豪說,廊道中的量水堰、排水溝等設施,可排除山脊內部地下水,減輕壓力,藉以穩定溢洪道與邊坡。

▲石門水庫監測廊道內的壓力觀測儀器。(圖/記者林信男攝)

陳志豪說明,廊道內共有百餘個沉陷位移觀測點,每當遭遇地震、颱風時,便可透過衛星系統,比對廊道內的沉陷位移觀測點和廊道外的基準點,藉以了解石門水庫壩體安全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志豪解釋,石門水庫的耐震程度在5級以上,921大地震發生時,壩體並未受到影響,目前廊道內共有7部強震儀,監測地震對水庫的影響。

包括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水利署署長楊偉甫,都在9日首度進入石門水庫監測廊道參觀。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強調,石門水庫監測廊道被列為機密管制地區,廊道內各項設備每年都會進行安全檢查,每5年做1次總體安全評估。

▲石門水庫廊道首度開放媒體進入拍攝。(圖/記者林信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杜紫軍也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瞬間暴雨增加,導致水庫淤沙量越來越大,為改善上述狀況,未來計畫在石門水庫上游,增建兩座排砂隧道,總經費粗估約60億元。